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各省
分站

公务员考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正文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349)

发布时间:2017-02-03 09:38:02 作者: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

生态整体观古已有之,古希腊的“万物之一”“存在的东西整个连续不断”等可谓生态整体主义的最早发端。作为一种系统理论,生态整体主义形成于20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利奥波德提出了“和谐、稳定和美丽”三原则:罗尔斯顿对生态整体主义进行了系统论证,并补充了“完整”和“动态平衡”两个原则,深层生态学代表人物奈斯叉补充了“生态的可持续性原则”。国内外有一些学者把生态整体主义称为“生态中心主义”。这并不准确,甚至可以说是用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来误解生态整体观。生态整体主义的基本前提就是非中心化,它的核心特征是对整体及其整体内部联系的强调,绝不把整体内部的某一部分看作整体的中心。中心都没有,又何来中心主义?

生态整体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超越了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颠覆了长期以来被人类普遍认同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它要求人们不再仅仅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不再仅仅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要求人们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

从生态危机和生态整体观的角度来看,人类几千年来所犯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尺度,没有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到与人类的长久存在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和整体价值。这个错误导致了无数可怕的、难以挽救的灾难。今后,如果人类还要继续以自己的意愿为【 】判断标准,则必将犯更多、更可怕的错误,直至自己走向灭亡。生态整体主义倡导人类跳出数千年来的旧思路,努力去认识生态系统,进而将认识到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衡量人类的一切观念、行为、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基本标准,为防止人类重蹈覆辙、为人类缓解乃至最终消除生态危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根源。

1.1.

对“生态整体主义”这一概念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生态整体主义是指把生态系统整体利益和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的生态观

B.生态整体主义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形成于20世纪,其代表人物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

C.生态整体主义把有利于维护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

D.生态整体主义不再考虑人类的利益

1.2.

下列对“生态整体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整体主义和以往的生态观不同,它不是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考虑问题

B.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不再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不再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

C.生态整体主义不再和以前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一样,完全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

D.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受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

1.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整体主义为人类缓解乃至最终消除生态危机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可行的方法

B.生态整体主义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而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与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C.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犯过很多错误,走过许多弯路,其中以自己为中心,导致生态危机就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D.如果人类还要以自己的利益为尺度,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唯一判断事物的标准,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1.4.

下列选项中对生态整体主义对人类的要求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应该以生态环境的长效发展为中心利益标准

B.我们应该消除人本主义,发展环境本位主义

C.人类应该建立联系、平衡的观念,将人类作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重新建立利益体系

D.人类应该尽快终止目前以人为中心的一切行为,转变自身的价值标准

1.5.

文中【】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唯一

B.一切

C.基本

D.永恒

平常我们谈论较多的只是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而对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爱因斯坦则较少提到,尤其是对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几乎根本没有触及、发掘。这不论对美术界、科学界和教育界认识爱因斯坦,都是一大憾事。

在所有的艺术中,爱因斯坦是推崇西方古典音乐,对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他尤其酷爱。有一次有人问他对巴赫有何见解,爱因斯坦则回答说:“关于巴赫的作品和生平,我们只有聆听它,演奏它,敬他,爱他,而不要发什么议论……”

最意味深长的动人的情景是,他常常同普朗克一起演奏贝多芬的作品。弹钢琴者是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演奏小提琴的,则是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量子论和相对论共同构成了本世纪物理学科的两大支柱。在科学上面他们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一幅优美壮丽的图景,在音乐艺术中,他们同样能奏出扣人心弦的和声。

除音乐外,爱因斯坦还推崇文学。他热爱莎士比亚、歌德、海涅、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萧伯纳的作品。在青年时代,他常常同友人在一起朗诵海涅的《舒尔茨山游记》。大家知道,高斯是18、19世纪的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可是在爱因斯坦的心目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比高斯更重要:“陀思妥耶夫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给予我的都要多,比高斯还多!”

这是因为他深深地懂得它们的伦理价值。爱因斯坦认为,文学艺术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们能够改善人的精神境界。他确信:“一个人的生命只有当它用来使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生活得更高尚、更优美时才有意义。”而大艺术家在这方面的作用往往要胜过科学家。

在他的心目中,艺术和科学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并不是因为它们是两个闪闪发光、可以放在口袋里永远占有的金币,而是两个无限的、永远没有终点的世界。从事艺术、科学的最大乐趣不是占有,而是不断地追求。

这些见解无疑充分表述了爱因斯坦同艺术之所以有密切关系的深厚根源。的确,科学和艺术是相互补充的,前者能满足我们的理性追求,后者能满足我们的感情渴望。

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和艺术之所以值得追求,还因为它们体现了一种绝对的和谐的美。“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这一几何命题就具有高超的逻辑美,它在人们心中所激起的美感同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在人们心中所激起的美感是相通的、等价的。真正追求科学美的人,往往也会极力推崇艺术美。正因为这样,爱因斯坦才经常把科学的伟大成就比作是“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把美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称为“艺术家”。

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和艺术之所以是相通的,还在于两者都要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倘若没有诗人般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怎能以惊人的洞察力阐明相对论的原理?他自己就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音乐和文学诚然不会直接教你如何去解微分方程,但是却能拓展你的文化背景,丰富你的想象力,改善你的审美感和精神境界,从而有助于你成为爱因斯坦。

2.1.

第一段中,加下划线的“憾事”所指,理解最肤浅的一项是()。

A.只知道爱因斯坦是科学家

B.较少提到爱因斯坦作为艺术家和哲学家的一面

C.没有触及和研究爱因斯坦和艺术的关系

D.美术界、科学界和教育界不认识爱因斯坦

2.2.第三段中,对画线的“意味深长”的意思,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他们的演奏扣人心弦,感人至深

B.他们在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上看法相似

C.两位著名科学家能在一起配合和谐地演奏贝多芬的作品

D.他们都是既有科学创见、又懂艺术的人

2.3.

按照本文,对爱因斯坦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比高斯更重要”的原因,理解角度最肤浅的一项是()。

A.科学价值

B.文艺作用

C.伦理价值

D.精神意义

2.4.爱因斯坦认为艺术与科学是相通的,其理由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科学与艺术都是无限的、永远没有终点的世界

B.科学与艺术体现了一种绝对的和谐美

C.科学与艺术是相互补充的

D.科学与艺术都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

2.5.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爱因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是因为音乐对他的科学创见和思想闪光,往往起了催化的作用

B.艺术创造和科学研究工作在起源上尽管不同,可是被共同的目标联系着,这就是要追求生活的美

C.爱因斯坦不仅强调了科学研究中需要“想象力”,尤其强调了艺术中的“想象力”对科学创造的激发作用

D.要成为有创见的科学家,他们不仅需要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还必须要有广阔深邃的文化背景

我们的数学老师和语文课本上的人物同名,都叫吴吉昌。吴教师上课真奇怪,很少讲概念,全跟我们讲例题。那次上课,一开始,就在黑板上抄了一道例题。哟!还挺难的,同学们都苦思冥想起来。过了五分钟,只听见吴老师说:“简单!”于是左手叉腰,右手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划起来,嘴里不住地介绍解题思路,片刻,整个解题过程就出现在黑板上,同学们豁然开朗,都感叹道:“简单!”

从此以后,数学课上就经常听到“简单、简单”。随着一道道难题的“简单”,同学们学到了大量的学习技巧,我们班的数学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有一次,我拿着一道较难的题目去问吴老师。他想了片刻,“简单!”脱口而出。于是乎就在草稿纸上写了给我看,我却看了半天也没看懂。他急得满头大汗,我也急得满头大汗。“你看!”他又细细给我讲了一遍,我终于开了点窍。他看我还不太懂,于是又讲解题思路。看着他满头大汗,我真恨自己笨。最后终于懂了。“这道题目还不简单!”他得意洋洋。我也笑着说:“懂,就简单。”他大声说:“对,对,对!懂了就简单—简单!”

有一次,上语文课,语文老师问:“吴吉昌有一句代表性的话是什么?”同学们大声说:“简单—”

3.1.

吴老师一句口头禅“简单”所能展示的吴老师风貌不包括( )。

A.作为数学教师平易从容的教态

B.作为数学教师扎实的数学功底

C.作为数学教师出众的数学能力

D.作为数学教师思维的直线条特征

3.2.

如果让你为这则短文选个题目,则下列选项最为准确、贴切的应是( )。

A.习惯

B.“简单”一词的由来

C.记吴老师的数学课

D.我们班的“专利”

3.3.

“这道题目还不简单”这句话中表达的意思是( )。

A.这道数学题确实难度很大

B.吴老师解这道数学题很困难

C.吴老师教会学生解这道数学题很困难

D.传达了吴老师教会学生解题后的欣喜心情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阳历”与“阴历”这两个词虽然大家都熟悉,但是仍有不少人对其理解有误。有人认为阳历来自外国,这是不对的。我们从甲骨文中可以看出我国三千年前就有十三月的名称,已经是阴阳历并用。《书经·尧典》上说“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就是阳历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乃是阴阳历并用。西洋在希腊罗马时代也夹用阴阳两历,和我国原是一样的。阴历是完全依据月亮的[a],阳历则完全依据太阳的。月亮绕地球一周所需时间为29.53059天,就是29天12小时44分3秒。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为365.242216天,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两个小数不能相互除尽,要把它们合起来非常困难。但我国在春秋时代已知道十九年七闰的方法,把阴阳二历调和得相当成功。

二十四节气也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特点。节气是完全跟太阳走的,可称阳历的一部分。地球绕日因为昼夜长短太阳高低的不同,所以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二十四节气中,十二个为气,十二个为节。节应在月初,气应在月中,譬如立春为阴历正月之节,雨水乃正月之气等等。二十四节气是一个循环,有36514天,一节一气平均30天多一点。而阴历一个月只有29天有余。过了若干时候必会有月份单有节而无气,或单有气而无节。这有节无气的月份就叫做[ ]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阴阳两历的周期都照顾到了,维持了一个月中晦朔弦望,和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它的缺点是年度长短不同,平年只有354天,闰年多一个月就有384天,计算极不方便。

4.1.

填入第一段[a]两处最恰当的说法分别是( )。

A.“行动”和“周期”

B.“运转”和“周期”

C.“圆缺”和“远近”

D.“运行”和“运行”

4.2.

第二段讲二十四节气时,指出节气“可称阳历的一部分”,这样说是( )。

A.因为他有一部分节气是根据阴历推算确定的

B.因为二十四节气恰好分布在十二个月之内

C.因为没有二十四节气也就没有阳历了

D.因为二十四节气是观察太阳运行来确定的

4.3.

第二段末的[ ] 中应填的词语是哪一项?( )

A.小月

B.残月

C.闰月

D.平月

4.4.

下列各项中,所说的不属于阳历的是( )。

A.以一年为365.24天

B.以一月为29.53天

C.闰年的二月份多加一天

D.七月、八月都是31天

4.5.

下列各项中,所说的不属于阴阳历并用的是哪一项?( )

A.一年分四季,四季定出二十四个节气

B.年无四季不成岁,月有朔望倍觉亲

C.十分成功地运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

D.根据月亮绕地球、地球绕太阳的运行来制定历法

按照规划,2020年我国新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在总能耗中的比例是15%,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的传统能源比例仍达85%。在此背景下,“节能提效”被提到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首选位置上。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个经济模式,包含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其中,新能源的发展前景被市场看好。但目前来看,新能源尚无法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化石燃料仍将在我国能源构成中居主导地位,新能源还只是作为化石能源的补充角色而存在。此外,从节能减排的投资效果看,目前改善能效对“低碳”的贡献也远甚于新能源。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能效项目“万元投资”形成的节能能力为5吨标准煤/年左右,而风能和太阳能项目投资形成的节能能力不足1吨标准煤/年。能效项目投资有明显的优势。

从全世界的情况分析,节能在今后实现低碳经济过程中总的贡献率将达到60%—70%,然后才是依靠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到没有其他办法的时候采用造价昂贵的碳封存技术。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应把大力开展节能放在首位,从节能和减排的一致性方面强调低排放发展;其次,把大力开发传统能源中相对低碳的能源如天然气、核能和水电等作为近期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排放的主要发展方向。

不过,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所走的“低碳”路径与此并不一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已有近20个省市提出要打造新能源基地,上百个城市提出把新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不少地方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发展新能源。但是,低碳经济不能等同于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只是低碳经济中的一部分。并且,大规模地、盲目地上马新能源项目,更有可能造成资源浪费。

5.1.

根据上述材料,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不包括( )。

A.大力发展新能源

B.不断改善能效

C.努力减少排放

D.尽快开采化石燃料

5.2.

下列关于新能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新能源发展前景看好,但目前无法取代传统能源

B.从全世界来看,目前新能源对低碳经济的贡献率低于能效项目

C.在中国,发展新能源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最有效的途径

D.目前大规模地开发新能源项目,有可能造成资源浪费

5.3.

下列关于节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通过发展新能源才能实现节能

B.节能主要是指传统能源的高效利用

C.节能项目的投资回报比新能源开发项目要低

D.目前节能和发展低碳经济之间依然存在矛盾

5.4.

目前,不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首选措施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不包括( )。

A.发展新能源的技术要求比节能减排要高

B.未来传统能源在总能耗中的比例依然很高

C.节能减排比能源结构调整对实现低碳经济的贡献率要高

D.节能减排的投资效率比开发新能源要高

1.1.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词语理解。

C选项是文中的第一句话原句,正确。文章的主体思想就是阐述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问题。根据文章的第一句话“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生态系统的整理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判断,A选项把人类利益也作为最高价值,错误。根据原文“作为一种系统理论,生态整体主义形成于20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并不是“生态整体主义系统理论形成于20世纪”,所以B选项中的生态整体主义并不是形成于20世纪,错误。文章中提到“它要求人们不再仅仅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不再仅仅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可见生态整体主义并不是不再考虑人类的利益,而是不仅仅考虑人类的利益,所以D选项错。

故正确答案为C。

1.2.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语句理解。

根据原文“它要求人们不再仅仅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不再仅仅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可知B项错误,生态整体主义只是不仅仅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并非不再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A项是说要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考虑问题,正确。C项生态整体主义不再和以前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一样,正确。D项生态整体主义是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并非人类自身的利益,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

1.3.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根据文章最后一句话可知生态整体主义并未给人类提供切实有效可行的方法而是思维方式和思想根源。A项错误。BCD选项在原文中均可以找到。

故正确答案为A。

1.4.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根据文章“从生态危机和生态整体观的角度来看,……没有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到与人类的长久存在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和整体价值。”可知人类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应该是整体利益和整体价值,并不是以某一方为中心利益标准,所以A项不准确。而C选项正是强调要建立平衡的观点,故正确。而B、D项说法过于绝对,人与环境应该是共同发展,不可能消除某种人本主义和人类一切行为。

故正确答案为C。

1.5.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实词填空。

文中那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人类继续以往的那种一切以人为本的判断标准,则会犯更多的错。一切以人为本的判断标准即人类的唯一标准,所以这里应该选A项最佳。

故正确答案为A。

2.1.答案:

解析:

第一段的最后一句的主干是“这是憾事”,所以“憾事”就是“这”的指代内容,而“这”前是句号,显然所指内容是前一个句子的内容。

2.2.答案:

解析:

注意段末的“在科学上面他们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一幅优美壮丽的图景,在音乐艺术中,他们同样能奏出扣人心弦的和声”一句。A、C两项都只说了音乐一个方面,而D项则过于空泛。只有B项能够具体地体现这个词语的意思。

2.3.答案:

解析:

在这里,爱因斯坦所谈论的是文艺作品所显示的伦理价值对“改善人的精神境界”的重要意义,是把科学和文艺放在对比的角度谈的,而高斯是科学家,陀斯妥耶夫斯基是文学家,文艺、伦理、精神,这里都属于文学创作的意义。

2.4.答案:

解析:

>注意题干要求,应该是“爱因斯坦认为”,在文中找相关信息。A>项见于第六段,注意“在他心目中”,表明后面是他的看法;B>项见于第八段,注意“在爱因斯坦看来”,也在提示我们,后面是他的看法;D>项见于第九段,同样有“在爱因斯坦看来”这样的提示语。只有C>项,出现在第七段,是作者对爱因斯坦见解的分析,而不是爱因斯坦本人的认识。

2.5.答案:

解析:

错在说艺术创造与科学研究共同目标都是追求生活的美,从文中看,“科学美”和“艺术美”并不是一码事。

3.1.答案: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D项强加理解,从文中无从体现吴老师“思维的直线条特征”,且这是一个略带贬义色彩的词汇,与全文的褒义色彩相背离。

根据文中“随着一道道难题的‘简单‘”可知,这些题其实大多都是难题,但成了吴老师口中的“简单!”然后给同学们讲解,使其豁然开朗,字里行间吴老师“平易从容的教态”、“扎实的数学功底”和“出众的数学能力”无不体现出来。故正确答案为D。

3.2.答案:

解析:

考查标题选择。

全文围绕吴老师的口头禅——“简单”举了吴老师和“我们”的两个典型事例。“简单”二字表面上是吴老师的口头禅,实际上是吴老师平易从容的教态的体现,在这种积极的影响下,“我们班的数学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简单”可以说是“我们班的‘专利’”,简短的六个字既概括文章要点又生动形象,吸引人的眼球,用作本文的标题十分合适。

A项“习惯”在文中无从体现;B项用作标题太空泛;C项不突出主题,且没有吸引力。故正确答案为D。

3.3.答案:

解析:

考查语句理解类的词句理解题。

这句话出现在文中的第二个事例中,由文中第三段可知,吴老师讲了三遍,“我”才终于懂了,“这道题目还不简单!”传达了吴老师教会学生解题后的欣喜心情,与后一句“得意洋洋”相呼应,D理解正确。

根据文中“他想了片刻‘简单!’脱口而出。于是乎就在草稿纸上写了给我看,我却看了半天也没看懂”可知,这道题对于吴老师来说是不难的,只是作者不理解解题过程,B项表述错误;A、C项不是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故正确答案为D。

4.1.答案:

解析:

>此题是逻辑填空题。

>根据第一段中提到的“月亮绕地球一周所需时间为29.53059天,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为365.242216天”可知,>[a]提到的是月亮的“运转”情况,而提到的是太阳的“周期”情况。

>故正确答案为B。

4.2.答案: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由文中第二段第一句话就讲“节气是完全跟太阳走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二十四节气是观察太阳运行的轨迹来确定的。故正确答案为D。

4.3.答案:

解析:

>此题是逻辑填空题。

>A>项小月是指>阳历一个月三十天或农历一个月二十九天的月份>;>B>项是指月亮的月相,并非文意要表达的意思。根据后文的语境义可作出判断,尤其是“闰年多一个月就有384天”这一句,闰年肯定是与闰月相对应的。

>故正确答案为C。

4.4.答案: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材料语意,阴历完全是依据月亮的圆缺。而月亮的圆缺就是绕地球公转引起的,月亮绕地球一周所需时间为29.53059天,以一月为29.53天,恰恰是阴历的计算方法,所以B项描述的不是阳历算法。

>故正确答案为B。

4.5.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根据材料语意,一年四季的划分是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而定的,属于阳历一部分。同时“节气是完全跟太阳走的,可称阳历的一部分”,所以“一年分四季,四季定出二十四个节气”属于单纯的适用阳历,并非阴阳历并用,A选项错误。其他选项理解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5.1.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第二段首句对低碳经济下了定义:“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个经济模式,包括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效和减少排放都符合低碳经济的定义。而尽快开采化石燃料是开采传统能源,不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故正确答案为D。

5.2.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章第三段提到,“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应把大力开展节能放在首位”,最后一段也说到“大规模地、盲目地上马新能源项目,更有可能造成资源浪费”,所以C选项发展新能源是发展低碳经济最有效途径,存在明显错误。A、B、D的说法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5.3.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章第一句提到“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个经济模式,包含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开发。”故B项中节能主要是传统能源的高效利用正确。A说法错误,除了发展新能源,改善传统能源的能效更能实现节能。C项错误,通过文章第二段可知,节能项目的投资回报比新能源开发项目要高。D项错误,节能和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构成矛盾,节能正是发展低碳经济的组成部分。故正确答案为B。

5.4.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文章第一段指出,按照规划,2020年我国新能源在总能耗中比例为15%,传统能源比例为85%,所以B说法正确。第三段首句提到节能在实现低碳经济过程中的贡献率达到60%—70%,C说法正确。第二段末句通过研究报告显示出节能减排的投资效率比开发新能源的投资效率要高,D说法正确。A项为技术问题,文中并未涉及。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