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各省
分站

公务员考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判断 > 正文

公务员考试练习题:定义判断(315)

发布时间:2017-01-04 09:44:52 作者:
1.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形属于挪用公款罪的是( )。 ’

A.私企会计小李挪用单位十万元公款用于购买彩票

B.民政局职员小张将防汛物资变卖,获利十万归己所有

C.环保局职员小王明知某企业排污设施不达标,仍为其办理环保手续

D.交通局职员小赵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单位公款用于赌博

2.

发散思维是指在创造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规则和范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式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结果。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发散思维的是( )。

A.化学能能产生电能,据此伏特发明了伏打电池;反过来电能也能产生化学能,通过电解,戴维发现了钾、钠等7种元素

B.19世纪末法国园艺学家莫尼哀从植物的盘根错节想到水泥加固

C.数学运算过程中的“一题多解”

D.理论工作者依据许多现成的资料归纳出一种结论

3.

环境效应:指由自然过程或人类活动过程所引起的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应变化。

下列不属于环境效应的是( )

A.大量的工业废水排人江河湖泊,使水生生物受到严重危害

B.某省沿海滩涂面积每年都在“长”,动植物品种也有所变化

C.某地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所在区域的气温明显高于周边地区

D.某沿海城市填海造岛,在岛上建成可容纳十万人的小城镇

4.>间接反驳是一种确定另一判断具有虚假性或不具有正当性、合理性的方法,它是指引用论据,确定与论题或论据相矛盾的判断的真实性,从而确立论题或论据的虚假性。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正确使用了间接反驳方法的是( )。

A.有人主张办一切事情都要看本本上是怎么写的,这是思想僵化的表现。如果一切都要从本本出发,那么本本上没有写的,我们就什么事情也不能办,那么社会就不能进步

B. 有人说年轻人不能办大事,可是事实证明,世界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年轻时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所以谁说年轻人不能办大事呢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D.有人说所有被告人都是有罪的,但是被告人是否有罪需要由法官来判定,所以不能说所有被告人都是有罪的

5.

预感:是指一个人通过梦境、幻觉、直觉等方式对未来事件的信息预先感知。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预感的是( )。

A.惠灵顿发现蜘蛛吐丝结网,得出了河水会结冰的结论

B.普鲁士的士兵通过法军阵地每天有波斯猫出来晒太阳的现象,得出了那里有法军师长的结论

C.林肯梦见自己被刺杀了,他告诉别人自己会被暗杀

D.朱可夫由农民过沼泽地的方法想到了坦克通过沼泽地的方法

1.答案:

解析:

A项“私企会计”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排除。B项“获利十万归己所有”,是以占有公共财物为目的的行为,属于贪污罪而不是挪用公款罪,排除。C项“明知某企业排污设施不达标,仍为其办理环保手续”属于渎职罪,排除。D项符合定义,故选D。

2.答案: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定义中强调”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向各个方向扩展“、”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不同的结果“。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是从已有的信息反向思考,获得另一个结果;B是从已有的信息出发,衍生出的想法;C提到多种解决方法,均符合定义。D中只有归纳一种思考途径,并且得出一个结论,不符合定义。因此正确答案为D。

3.答案:

解析:

环境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是:由自然过程或人类活动过程所引起的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应变化。A、B、C三项均符合定义,而D项并未体现“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应变化”。故答案选D。

4.答案:

解析: 间接反驳的定义要件是通过证明一个与论题或论据相矛盾的判断为真,从而确定原论题或论据为假。A项直截了当地证明论题(办一切事情都要看本本上是怎么写的,即一切都从本本出发)不合理,并未提出相反的判断,不符合定义;B项论题是“年轻人不能办大事”,要对其进行间接反驳,就必须证明相反判断“年轻人能够办大事”是真实的。B项的结构正是如此:首先提出论题(年轻人不能办大事)——然后证明相反判断为真(事实证明,世界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年轻时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最后确定论题为假(谁说年轻人不能办大事呢)。因此符合定义,选择B项;C项,是对论题“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进行论证,而不是反驳,不符合定义;D项也没有提出相反判断,而是直接指出,由于“被告人是否有罪需要法官来判定”,所以论题“所有被告人都是有罪的”不合理。不符合定义。

5.答案: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通过梦境、幻觉、直觉等方式”。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通过发现蜘蛛吐丝结网得出结论、B项通过法军阵地每天有波斯猫出来晒太阳的现象得出结论、D项由农民过沼泽地的方法想到方法均不是“通过梦境、幻觉、直觉等方式”得到的,不符合关键词,C项通过梦境对有人来暗杀他预先感知,符合关键词,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