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各省
分站

公务员考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正文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278)

发布时间:2016-12-21 09:32:43 作者:
1.

据统计,自1978年以来的20多年中,中国制定了包括宪法在内的400多部法律、800多部行政法规,有力地规范和指引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方向。作为从书本上的法律走向行动中的司法,也是努力按照依法审判的要求,高度重视制定法在社会生活中的贯彻落实。然而,现实的司法实践告诉我们,在有些情况下,依法审判的结果往往并没有得到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案结事不了的现象仍然存在。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能忽视的是,社会生活中调整人们行为、形成社会秩序的不仅仅是法律,还有世代相传、约定俗成的民俗习惯。它们坚韧地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当中,并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指导着人们的生活。在一定意义上,民俗习惯更为人们所依归。

最能表达这段文字主题的一项是( )。

A.制定法在规范社会生活中的突出地位

B.与民俗习惯相比,制定法在规范社会生活中具有更加突出的作用

C.民俗习惯在规范社会生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D.在一定意义上,民俗习惯更为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2.

>古学家可以重新发掘出我们祖先被遗忘的智慧。例如,纳巴塔人在两千年前占据着险恶的内盖夫沙漠,他们把这一地区很少发生的大暴雨的雨水引灌溉沟渠与蓄水池中。这一方法被用来重建这一地区的古代农场,这些农场现在也能生产出很高的谷物产量。

>文段中的“方法”一词是指:

A.纳巴塔人占据着险恶的内盖夫沙漠。

B.纳巴塔人兴建灌溉沟渠和蓄水池。

C.纳巴塔人用大量暴雨的雨水来灌溉。

D.重建这一地区的古代农场。

3.

>所谓“竞争有序”是自相矛盾的,竞争从来都是无序的,特别是在创新经济中。创新破坏现有市场秩序,如苹果冲垮诺基亚,京东“搅局”家电销售业。在旧秩序的崩坏中,新秩序逐步建立起来,直到下一波创新出现。竞争不必有序,合法就行。高喊有序竞争的,不是缺乏自信的企业,便是借维护秩序寻租的某些特殊利益群体。

>对以上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从来都是无序的

B.凡支持“竞争有序”的企业全都不自信

C.苹果和京东成功打破了现有的市场秩序

D.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只需合法不必有序

4.

秦穆公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匹黑母马。穆公不悦,责任伯乐:你推荐的这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不辨,怎能鉴别其好坏?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

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千里马难寻,伯乐更难寻

B.慧眼识马固然重要,慧眼识人更加重要

C.认识事物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

D.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5.

人类是一种文化动物。人类的行为不仅被先天的生物本能所决定,而且也受到后天的文化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任何美妙的东西背后,都有并不美好的本质或起源,不管你是否能意识到。美丽往往是谎言 ,而实话往往很难听。浏览网页,你可能被华丽的页面吸引。如果从浏览器的菜单中查看源代码,你会发现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人类的行为受到后天的文化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B.人类是一种文化动物

C.任何美妙的东西背后,都有并不美好的本质或起源

D.美丽往往是谎言,而实话往往很难听

1.答案:

解析:

>据提问该题为表面主旨题。材料主要讲述了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民俗习惯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和规范作用。材料首先概述了近20年来制定法在规范社会生活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然而”发生转折,关键点强调后文。而后文“其中”之后是对民俗习惯不可忽视的规范作用的突出强调。所以正确答案是D。选项A和B仅能体现文段前一部分的内容。选项C过于绝对。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指代。

要解答词语指代型题目,首先找出词语所在位置,然后寻找上文,“他们把这一地区很少发生的大暴雨的雨水引灌到灌溉沟渠与蓄水池中”,因此“方法”就是指的这一句,故正确选项为C。

3.答案:

解析:

>由“竞争从来都是无序的”可知>A>项正确。由“创新破坏现有市场秩序,如苹果冲垮诺基亚,京东‘搅局’家电销售业”可知,>C>项说法正确。由“竞争不必有序,合法就行”可知,>D>项说法正确。由文段末句“高喊有序竞争的,不是……便是”可知,>B>项说法以偏概全。

4.答案:

解析:

据提问知该题属于隐含主旨题。

由材料中的关键句“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可知,材料想阐述的道理是认识事物时,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A、B、C选项说的道理与材料不一致。

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

解析:

根据“主要意思”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材料前三句话叙述事实,之后用转折词“然而”转到材料重要部分,即“任何美妙的东西背后,都有并不美好的本质或起源”。后面用“谎言和实话”“网页浏览的外表和内在的差异”两个例子来说明前面的意思,因此,材料的主要意思是C的内容。

A、B项属于转折之前的客观陈述,不是语意关键点所在;D项属于例子,是说明加强观点的作用,所以ABD都不选。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