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各省
分站

公务员考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正文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语句表达(301)

发布时间:2016-12-01 09:36:15 作者:
1.

为下列句子排列顺序,使其意思连贯。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面对身边诸多纠结,多一点智慧和勇气,保持一份平和心态,可助我们削弱“纠结”的纠缠

②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纠结”的事越来越多

③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纠结”一词率先在网络上爆红,不但使用率颇高,而且使用更加广泛灵活

④纠结的本意就是“相互缠绕”,常作动词用。语出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意》一诗:“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A.③②④①

B.③④①②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2.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他躺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

B.每到周末,这条街道便人来人往,穿流不息

C.多年来他刻苦自学、勇于探索,并能吸取各家所长,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

D.有的书法家在书写时采用方折瘦硬的笔法以追求“铜铸气”,以颤抖生涩求“铜蚀斑锈气”

3.

下列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要学会用正确的立场、方法、观点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

B.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C.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规定和深刻说明

D.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单位领导制定一系列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的措施。

4.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本届民族运动会选择在广州举办,不仅在该赛事的办赛途径和方向上体现了新意,而且在促进不同地区的相互交流学习上起到积极作用

B.人类文化史上的大浩劫——秦始皇的焚书、中世纪的精神桎梏、各个王朝的文字狱、法西斯对文化的杀戮——并不曾使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真正中断、灭亡

C.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D.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与作家不同,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 险峰出于钝石,明火炽于暗木,珍珠产于贱蚌,美玉啄于丑璞——多少事物在转折中得以升华。

C.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尊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D.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所创立。莘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延续和发展。

1.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排序。

观察选项,可以发现本题的突破口在于判断①和④句是否捆绑在一起。④句介绍“纠结”的词源,①句说的是应对“纠结”的做法。不管①和④孰先孰后,在逻辑上来讲是脱节的,不能绑定在一起。由此可排除A、B、C三项。

D项中,首先③句指出“纠结”成为网络热词,接下来④句介绍“纠结”的词源,然后②句又说生活中“纠结的事”越来越多,最后提到面对“纠结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做。D项中各句之间衔接得当,排序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

解析:

A项中“翻来复去”应为“翻来覆去”;B项中“穿流不息”应为“川流不息”;C项中“融汇贯通”应为“融会贯通”。D项没有错别字,故正确答案为D。

3.答案:

解析:

本题为病句辨析题。

A项语序不当,“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应该改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符合我们面对问题时候的思路。

C项搭配不当,应该是“理论上”搭配“说明”,在“政策上”搭配“规定”。

D项否定不当,“防止不再发生”,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就是说明“为了发生类似事故”,明显不符合文意,也不符合常理。

B项没有语病,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语病辨析的能力。

D项结构混乱,主体举棋不定,“把……”和“与……不同”句式杂糅。此句可改为:摄影家与作家不同,他们没有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故正确答案为D。

5.答案:

解析: >B项“啄”应为“琢”;C项,“尊”应为“樽”指酒杯;D项“莘”应为“薪”

>薪尽火传: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