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各省
分站

公务员考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正文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245)

发布时间:2016-11-15 09:41:09 作者:
1.

历史叙事中的这一“场景再现”技巧,显然不能单独担当起史学方法变革的重任,却有可能妨碍一些历史问题的讨论,太过琐细的描写弄不好会使读者流连于局部的场景而忘却了历史展开的复杂逻辑。

关于历史叙事中的“场景再现”技巧,作者认为( )。

A.方法值得怀疑

B.轻视历史叙事的展开

C.不应过分依赖

D.不属于史学方法变革

2.( 单选题 )词藻的妙用,在乎能显示印象,从片段里生出完整来。有些境界可用白描的手法,有些非词藻不为功,这个道理自然也有人理会得,依我个人的偏嗜,词中的温飞卿是很懂得用词藻的,六朝文之所以大胜唐宋四六文者,会用词藻至少是一原因。词藻,文学的色泽,也是应付某种需要而生,并非无聊的东涂西抹,专以炫人耳目为业的。俗滥是不善用之故,不是词藻本身的毛病。
根据这段文字,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作者认为有些场合非用词藻不可

B.作者认为温飞卿作词善用词藻

C.作者认为六朝文远胜于唐宋文

D.作者认为善用词藻不会俗滥

3.

“缩略”是赶路人与时间搏斗的一种方式。也许,赶路人自有不得不缩略的苦衷,其中也许不乏积极因素,但从根本上说,所谓缩略,就是把一切尽快转化为物,转化为钱,转化为欲,转化为形式,直奔功利而去。缩略的标准是物质的而非精神的,是功利的而非审美的,是形式的而非内涵的。缩略之所以能够实现,其秘诀在于把精神性的水分一点点挤出去,像压缩饼于似的,卡路里倒是足够,滋味却没有了。对一次性的短暂人生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这段文字着重抒发怎样的感慨?( )

A.急于实现目标,必然付出代价

B.淹没在物欲中的人生是枯燥无味的

C.人们只重目的,忽略了过程的享受

D.时间可以转化为钱,却无法转化为美

4.千栏居是一种将房屋同桩柱架高地面的宫室形式。《新唐书·南平獠传》称:“山有毒草、沙风、蚣蛇,人楼居,揹而上,君曰‘千栏’。”《说文》中的“泽中守草楼”它应是千栏形式。与其认为千栏居是巢居的演化,倒不如说千栏居就是巢居的一种较高级形式,并且与楼阁的起源有着密切关系,千栏居以下都架空的桩柱或“千栏”得名,都与上都房屋的结构形制并无确定关系,故就整座建筑而言,千栏居并不能算作一种结构类型。
下列关于“千栏居”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千栏居是巢居的一种较高级形式,属宫室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建筑类型

B.楼阁建筑应是居定宫室演化过程中的高级阶段,它的起源就是千栏居

C.千栏居不因上都房屋的结构形制取名,而是因为下都架空的桩柱或“千栏”得名

D.就整座建筑而言,千栏居形制的建筑并不是一种房屋结构类型

5.

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的太滥,也是如此。

文中“流弊”具体指的是( )。

A.像走熟路那样联想

B.误用联想意义

C.用字太俗滥

D.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1.答案:

解析:

根据提问可知本题为态度理解题。

作者没有直接否定这一技巧,只是认为不能单独担起重任,也就是说作者既没有否定,也没有肯定,C描述与之相符。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

解析: A项在文中第二句“有些非词藻不可”;B项在文中第三句,“词中的温飞卿是很懂得用词藻的”;D项在文中最后一句“俗滥是不善用之故”。C项文中是“六朝文之所以大胜唐宋四六文者”,而选项是“唐宋文”,唐宋的四六文只是唐宋文中的一种,偷换概念。故正确答案C项。

3.答案:

解析:

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

通过阅读可推断出作者对于“缩略”这种生活方式是持否定态度的。文段说“缩略”是把一切尽快物化、经济化、形式化,其标准是物质的、功利的、形式的。接下来作者通过“压缩饼干”的比喻点明了“缩略人生”的“枯燥无味”。综上,选项B最符合文意。

A项“必然付出代价”程度过重,文段也没有体现,排除;C项是作者发出感慨的原因而非所发感慨本身的内容;D项错误,文章中主要说的是一种人生观,“时间”显然不是文段论述的主要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

解析:

由文中“与其认为千栏居是巢居的演化,倒不如说千栏居就是巢居的一种较高级形式”可知,A项前半句正确。由文中“千栏居是一种将房屋同桩柱架高地面的宫室形式”可知,千栏居是一种宫室形式,也由此推知千栏居属宫室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建筑类型,即A选项后半句说法正确。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

5.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文段说的是联想起于习惯,而习惯喜欢走熟路,而熟路走的人多,越走越平滑俗滥,从而导致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由此可知,文中“流弊”具体指的是“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故正确答案为D。

>A项“像走熟路那样使用联想”比较空泛,没有点明“流弊”;B项在文中的位置是在“流弊”之前,是“流弊”产生的原因,不是所指内容。C项,由“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可知,“用字太俗滥”是举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