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各省
分站

公务员考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正文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17)

发布时间:2016-08-31 10:01:47 作者:

21世纪,富人与穷人的健康问题将空前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疾病的全球化意味着人们健康的相互依存。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消除卫生发展的障碍》报告指出,病毒和细菌严重地威胁着各国的稳定和经济发展。目前,在全球的死亡青年和儿童中,半数以上是罹患①了诸如艾滋病、疟疾、肺结核、麻疹、腹泄②和肺炎等传染病。仅1998年一年,这些疾病在全世界就夺去了1100万人的生命。以艾滋病为例,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病毒在全球以惊人的速度蔓沿③,逐渐( )成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问题。目前,在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能发现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一些国家的成年艾滋病患者已超过其总人口的1%。据不完全统计,截止④2000年底,全世界有220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3610万人正忍受艾滋病的折磨,艾滋病毒已跨越国界,任何希望把艾滋病挡在国门之外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此外,全球气候变暖也利于某些疾病的传播。曾经a只限制b在世界c某些地区发作的登革热和疟疾现d正在向新的地区扩散。因为在过去15年中,北部许多地区变得更加潮湿和温暖,使蚊子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滋生,疟疾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随着地球气候的变化,许多疾病的全球化将成为日益严重的现实问题。

1.1.

①②③④没有错别字的一词是( )。

A.罹患

B.腹泄

C.蔓沿

D.截止

1.2.

文中括号处恰当的措辞是( )。

A.演变

B.演进

C.演绎

D.演化

1.3.

文中a、b、c、d四个词中不可删的是( )。

A.曾经

B.限制

C.世界

D.现

1.4.

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是( )。

A.艾滋病的传播是无情的,其扩散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B.在无情的艾滋病世界中,是没有我们和他们之分的

C.艾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是目前最危险的敌人

D.各国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阻挡艾滋病的传播

1.5.

本文支持的观点是( )。

A.艾滋病、疟疾、肺结核等传染病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主要杀手

B.地球气候的变化使传染病的扩散成为日益严重的现实问题

C.疾病的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人们的健康紧密相关

D.病毒和细菌严重地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 和谐原本是指一种事物之间搭配合理与匀称的关系。社会和谐则是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因素之间的协调状态。而所谓法律上的和谐,则是指构成社会的所有主体在法律框架下为了共同利益和各自利益所构建的一种平等、互助、互惠的稳定关系以及在关系变动时的相安无事。而要建构这样一种社会和谐必须处理好政府与个体、个体与个体以及个体与自然三种关系。

首先,社会主体必须是平等和自由的。社会主体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各种差异,如性别、职业、种族、贫富等等,但其人格上又都是平等的,意志上都是自由的,因而不存在高下之分。没有主体之间的平等,任何关系的建构不可能出于自愿、出于理性,也都无法维系长久。

其次,法律上的和谐必须以实现权利为主要内容。法律意义上的社会和谐不是通过对权利的压抑,而是通过义务方式来实现的,相反它为所有主体权利的实现提供了最大的空间。重视权益,甚至是重视大多数人的权益,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并非难事;但如果忽略了对少数人和社会困难群体权益的关注,公平就会丧失,社会主体之间的和睦与互助同样无法实现。

再次,尊重他人的价值,尊重他人的权利,才能保证自己的尊严和权利。也就是说只有互惠才能带来互助,才能带来主体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长久。而互惠需要妥协和理性。反之,任何情绪化的东西,任何单向度的思维模式都容易使人际关系走向极端和对立。

此外,诚实与信用是社会的黏合剂,正是在诚实与信用的前提下,人们才对人际关系、对未来充满了预期;反之,离开了信用,人与人之间就无法和睦相处,维系社会安全的成本就会成倍加大。

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法治是必然要求。法治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具有普遍性、被民众事先所知晓、可预见性、可行性、专业性、稳定性等特点。现代法治也已经找到平衡各种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手段。而现代法治注重通过国家的公共服务对那些公开破坏公平正义、破坏社会和谐的违法犯罪者给予惩罚,加大对受到损害的社会主体权益的及时补偿,使紧张的社会关系及时得以恢复,不仅可以消除彼此的对立,还可以帮助受到伤害的社会主体得以维系生存。

总之,由法治而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公平、正义,稳定、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由法治而实现的社会和谐才能长久地被维持。

——侯欣一《法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删节,载2006年4月15日《光明日报》。

2.1.以下有关社会主体平等和自由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保障人格、意志与智力在法律上的平等是实现社会主体平等的前提

B.部分社会主体率先实现平等与自由是实现全部社会主体平等与自由的重要前提

C.由教育差异造成的社会主体职业差异不影响社会主体的平等与自由

D.社会主体的平等与自由是有前提的,是自愿而理性的

2.2.法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机制。以下各项不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法治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决定了法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机制

B.现代法治已经找到平衡各种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手段

C.现代法治实现了社会主体的平等和自由

D.现代法治通过国家的公共服务不仅可以消除彼此的对立,还可以帮助受到伤害的社会主体得以维系生存

2.3.以下推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法治的特点决定了民众能够事先知道国家提倡什么、允许什么、禁止什么

B.重视大多数人的权益,同时不忽略对少数人和社会困难群体权益的关注,才能实现社会主体之间的和睦与社会公平

C.妥协和理性能够保证自身的尊严和权利,实现人际的互惠

D.注重惩罚破坏社会和谐的违法犯罪者是现代法治作为社会治理模式的实现

请根据下文完成各题。

“一种语言在世界上有大量增长的需求,本身就表现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世界的地位、它的综合国力以及它在世界上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表现各国对这个国家未来的预测。”章新胜对媒体说。

北京大学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陆俭明说,汉语在法国发展势头很快,英语、日语、西班牙语的年增长率是2%~4%,汉语则高达38%;在日本,汉语已成为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汉语热”直追“英语热”;在澳大利亚,汉语已经超过意大利语,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外语。

《纽约时报》曾刊登一篇题为《2040 年的中国》的文章,文中写道,到2040 年,在世界各地召开的各类科学会议上将随处可以听到中文,而美国国内各种音乐排行榜上的中文歌曲也会[ ] 。这当然是一种假设。今天的现实是: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3 年9 月公布的调查报告,中文在美国已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2003 年底,美国大学理事会宣布设立AP 中文项目,这意味着美国中学生选修的汉语课程将计入他们未来在大学中的学分,汉语成为美国大学入学统考中认定的外语项目之一。一种语言能够引起热潮,除了该国国力、侨民分布外,文化的魅力是难以量化而又绵绵不绝的动力。“语言的学习会加强文化认同感,语言永远只是载体,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是汉语教学的目的。”陆教授说,“当然我们更注重自然地呈现真实,增进了解,消除误会,而不是所谓‘文化扩张’。

在国外设立专门机构推广本国语言文化,已经成为国际通行做法。英国有文化委员会,法国有法语联盟,德国有歌德学院,西班牙有塞万提斯学院。法国总统希拉克不遗余力地推广法语。塞万提斯学院的院长由西班牙国王兼任。而中国刚刚推出的孔子学院,则意在借助圣人声望向世界推展汉语及其背后广博文化。

2004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举行挂牌仪式。而此前两天,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主任严美华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国际项目部在马里兰大学签署了双方共同建设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的协议。

目前,中国国家汉办已与瑞典、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签署了有关建立孔子学院的协议,未来几年内将在全世界建立100所孔子学院。孔子,这个中国文化的辉煌符号,一个曾经被自己的子孙轮番践踏的圣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与逐渐寻回文化自信,第一次被中国官方在如此正面、积极的意义上运用。而其使命,亦伟大艰巨;在全球化的世界里,推进中国汉语战略,推动汉语成为强势语言。

3.1.

填写在短文第三段[ ] 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

A.名列前茅

B.比比皆是

C.大放异彩

D.无人不晓

3.2.

对《纽约时报》上《2040 年的中国》提出的假设,作者认为( )。

A.完全是假设根本不可能实现

B.虽然有点夸张但并非没可能

C.从现状看实现那样的目标非常困难

D.今后会有更多的大学开设汉语课程

3.3.

作者认为,语言传播的持久动力是( )。

A.国家是否投资大力推广

B.本国侨民在外生活需求

C.语言承载的文化的吸引力

D.语言是否优美动听易学

3.4.

在推广本国语言文化方面,国际惯例是( )。

A.请世界名人书写院名

B.由总统担任推广大使

C.由专门机构承担重任

D.为学习者建立大联盟

3.5.

关于孔子学院,以下哪种描述是正确的?( )

A.中国在很早以前就设立了孔子学院

B.美国设立孔子学院的时间实际上比韩国早

C.孔子学院的设立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D.筹建孔子学院是国家汉办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横空出世”到随后的“星火燎原”再到近几年的“穷途末路”小灵通终于即将完成其历史使命。在表面上,小灵通占用了TD的频段,随着3G的启动,小灵通必然因为频段的清理而被“清退”:从深层看,其根本原因则是原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以及中国网通(现在的中国联通)都已经获得了移动牌照,在其他通信技术的竞争压力之下,小灵通唯有选择主动退出。对于中国通信业,因为小灵通既不属于“手机”,也不属于固定电话,它的退出,将意味着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通信时代”的终结;对于消费者,小灵通更是打破移动资费垄断坚冰的一把利斧,凭借绿色环保,尤其是费用低廉的双重优势,它迅速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到目前为止,小灵通在农村三、四级市场仍然拥有较高的占有率,2006年,小灵通用户突破9000万,逼近l亿,达到历史最高峰。此后,随着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功能替代的加强,小灵通的迅猛增速“嘎然而止。”随着移动资费的明显下降,小灵通费用低廉的优势不再明显;同时,由于电信和网通逐步停止对小灵通投资更新,其服务质量也开始下降,加上无法漫游的先天性不足,它的局限性日益突出。2008年的电信重组和3G发牌,让中国电信和原中国网通正式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移动牌照,小灵通--这一曾经代表了中国电信发展移动业务冲动的特定通信产品也即将完成其历史使命。

4.1.

>不属于“小灵通额迅猛增速‘嘎然而止’”原因是( )。

A.2008年电信重组和3G发牌

B.小灵通的更新力度和服务质量都有所下降

C.小灵通无法漫游是根本性弱点

D.移动资费下降使小灵通资费优势不再明显

4.2.

>最足以阐述“穷途末路”含义的现实状况是( )。

A.小灵通终于即将完成其历史使命

B.中国电信以及中国网通(现在的中国联通)都已经获得了移动牌照,在其他通信技术的竞争压力之下,小灵通唯有选择主动退出

C.随着移动对固定电话功能替代的加强,小灵通的迅猛增速“嘎然而止”

D.随着移动资费的明显下降,小灵通费用低廉的优势不再明显;同时,由于电信和网通逐步停止对小灵通投资更新,其服务质量也开始下降,加上无法漫游的先天性不足,它的局限性日益突出

4.3.

>对于市场和消费者,小灵通的重要意义在于( )。

A.不需要移动牌照就可以提供移动服务

B.不需要更新技术就可以提供优质服务

C.突破自身缺陷实现中国电信发展移动业务的创业冲动

D.凭借自身廉价而优质服务打破了移动业务的价格垄断

4.4.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

A.小灵通如果不用TD频段就不必退市

B.小灵通如果不退市用户就将继续猛增

C.小灵通即将完成中国电信发展移动业务的任务

D.小灵通如果受到3G的打压就失去资费的优势

4.5.

>本文可以标题为( )。

A.小灵通的市场优势

B.小灵通的退市命运

C.小灵通与移动牌照

D.小灵通的历史使命

现在由90%的人过于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对于营养的理解,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营养问题没多大危害,顶多胖点瘦点”的水平上,事实上因为营养问题导致身体健康严重恶化甚至失去生命的大有人在。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患者、死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2012年7月卫生部发布的报告称。我国慢性病确诊患者已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死亡占居民总死亡比重升至85%,慢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而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活方式错误,食物营养不均衡。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等目前高发的慢性疾病,甚至乳腺癌、前列腺癌、肠癌等常见癌症,很多都与营养问题密切相关。很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对绿叶蔬菜,各种杂粮薯类等天然食物的安全性过于担心,同时又被各种低营养价值的零食甜点、油炸食品等所诱惑,造成膳食中营养素和保健成分摄入不足,能量和脂肪摄入量过剩,这是很多日常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如果不改变膳食结构,仅仅依赖一两种保健品,很难达到改善健康状况,预防癌症和慢性病的效果。

营养均衡的膳食,同时也会是改善自身安全性的饮食。一方面,减少高度加工食品的摄入量,多吃杂粮、薯类、蔬菜等,合理控制鱼肉蛋奶的数量,能减少积蓄性环境污染物的摄入量,并减低很多毒物的吸收率和致癌作用。另一方面,合理的营养能够保障人体的解毒功能,改善人体在污染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营养不均衡的人,在污染条件下更容易受害。以镉大米事件为例,我国大部分消费者,尤其是南方人,每天的饭桌上都少不了米饭。但为了减低镉超标大米对健康的影响,主食应尽可能多样化,减少对大米(特别是单一来源大米)的依赖。不要餐餐吃米饭。杂粮、豆薯等来自不同产地,即便富集污染,特性也不同。混吃可减少同种污染物长期蓄积的危险,还能改善营养均衡。

膳食内容越丰富多样,受一种污染物蓄积毒害的风险就越小;各种营养越均衡,身体对毒物的抵抗能力就越强。例如,人体一旦缺钙,镉、铅等二价有害金属的的毒性作用就会增强。粗粮、豆类、蔬菜、水果中的各种膳食纤维,都有利于排除重金属、

作为一个普通人,虽然食品安全的大环境很难把握在个人手中,但营养均衡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改善营养均衡,既能预防衰老和疾病,又能减少污染危害,是我们在不安全世界中找到生存之道的关键所在。

由于我国缺乏相应的营养师制度,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可靠的营养指导。遇到营养问题时,他们不知道该向谁去咨询,只能在网上或报刊上搜索一些相关的只言片语作参考,然而这些信息未必能够符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经常会造成误解甚至误导。在各种未经验证的信息互相矛盾时,他们更是无所适从。对于这种状况,本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建设方面的责任,现如今却由“民间科普人士”自发地对民众作营养知识宣传,而这还远远不能满足民众对营养知识的个体化需求。

5.1.

下列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慢性疾病的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

B.别让营养不均衡害了你

C.不必过于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D.我国需要建立营养师制度

5.2.

关于实现营养均衡的方法,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保健品的食用要多样化

B.保健品的食用要多样化

C.不要相信网络、报刊上的营养知识

D.食用不同产地的主食

5.3.

下列关于导致我国普通民众出现营养问题的远一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营养问题导致后果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B.不懂得导致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食物营养不均衡

C.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蓄积性环境污染物的摄入量大

D.缺乏相应的营销师制度,常常被网络或报刊上的只言片语所误导

5.4.

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过于担心食品安全问题是出现营养问题的原因之一

B.不安全食品对营养不均衡的人危害更大

C.丰富的膳食结构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

D.营养越均衡,身体的解毒能力就越强

5.5.

下列最符合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A.营养问题会导致身体的健康严重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B.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严重后果

C.政府在宣传营养知识方面责无旁贷

D.民众要通过多种渠道,改善营养知识水平

1.1.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

“腹泄”应为腹泻,“蔓沿”应为蔓延,“截止”应为截至。A项没有错别字,故正确答案为A。

1.2.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逻辑填空题。

定位原文,可知空格所在的句子主要是说艾滋病逐渐发展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问题。选项中,A项“演变”意为变化发展,符合语境。

“演进”指逐渐的进化;“演绎”指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演化”指生态的群落或自然群落的逐渐进化。B、C、D三项均与语境不符,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1.3.答案:

解析:

由提问可知,词语可删表明删除该词语后,句子不会改变原意。选项中,“只”和“限制”是同义词,“现”和“正”是同义词,“世界某地区”中的“世界”范围过大,无实际价值,因此B、C、D可删除,不会改变句子的意思。但A项“曾经”不可删,它表明过去和现在的一个对比,删除之后会改变句意。

故正确答案为A。

1.4.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语句理解题。

文章首先指出疾病全球化意味着人们健康的相互依存,接下来以艾滋病为例,点明艾滋病逐渐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划线句子主要是强调艾滋病的全球化扩散趋势是难以阻挡的。A项对该句的理解最为全面。

B、C项均未提及艾滋病扩散的问题,因此排除;D项强调的关键点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偏离文意。故正确答案为A。

1.5.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文章第一句话就表明了全文主旨,即“21世纪,富人与穷人的健康问题将空前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疾病的全球化意味着人们健康的相互依存。”接下来,文章引述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消除卫生发展的障碍》报告并以艾滋病为例,对该观点进行了论证和支持。C项符合文意。

其他三项表述片面,没有抓住主体词“疾病的全球化”,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2.1.答案:

解析:

C项可由第二段中职业差异、人格平等的意思来推出。题干所提问题可以找到文中对应处,即第二段。A、B项文中没有提及,D项表述与原文不符。

2.2.答案:

解析: 由文中第三段最后一句“但如果忽略了对少数人和社会困难群体权益的关注……社会主体之间的和睦与互助同样无法实现”可知C项说法错误。

2.3.答案:

解析: D项表述与原文不符,文中说“现代法治注重通过国家的公共服务对那些公开破坏公平正义、破坏社会和谐的违法犯罪者给予惩罚”,故D项说法错误

3.1.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语境的最佳选择。

第三段>[ ] 处前边说“>在世界各地召开的各类科学会议上将随处可以听到中文”,“比比皆是”形容极其常见,填入此处符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B。

>“名列前茅”比喻名次列在前面;“大放异彩”形容有优异的成绩或是突出的成就;“无人不晓”的意思是谁都知道。都不符合文意。

3.2.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态度题。

原文中《纽约时报》这个假设的内容是到2040年,中文将会很普遍,作者先承认“这当然是一种假设”,接着说明现实的情况:“>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3年9月公布的调查报告,中文在美国已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由此可知,作者觉得《纽约时报》的假设虽然夸张,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并不是没有可能。故正确答案为B。

>A、C项说法过于绝对,从文段无法推出;D项是>美国大学理事会宣布设立AP中文项目产生的客观结果,并不是作者的看法,故排除。

3.3.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从第三段“>一种语言能够引起热潮,除了该国国力、侨民分布外,文化的魅力是难以量化而又绵绵不绝的动力”可知,语言传播的动力是语言中的文化魅力,故正确答案为C。A、B、D三项内容在原文找不到依据来证明是语言传播的动力,故不选。

3.4.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通过对第四段“>在国外设立专门机构推广本国语言文化,已经成为国际通行做法”一句的同义转换可知已有专门机构承担重任,正确答案为C。

A、B、D都不是国际惯例的做法,故不选。

3.5.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由最后一段的“>目前,中国国家汉办已与瑞典、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签署了有关建立孔子学院的协议,未来几年内将在全世界建立100 所孔子学院。”可知,筹建孔子学院是国家汉办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故正确答案为D。

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是在2004年成立的,从原文不能推出是否属于“很早以前”,故排除A;韩国的孔子学院是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是最早的,故B项表述错误,不选;材料中没有提到“>孔子学院的设立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故也排除C。

4.1.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在文中小灵通的迅猛增速“嘎然而止”前后提到相关的原因有“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功能替代的加强”、“移动资费的明显下降,小灵通费用低廉的优势不再明显”、“电信和网通逐步停止对小灵通投资更新,其服务质量也开始下降”、“无法漫游的先天性不足”这四项,BCD均有提到。选项A是小灵通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的背景,而非其增速停止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A。

4.2.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词句理解题。“穷途末路”意味着已经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根据文章意思应该在深层根本原因上找,也就是“原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以及中国网通(现在的中国联通)都已经获得了移动牌照,在其他通信技术的竞争压力之下,小灵通唯有选择主动退出。”选项A与现实状况不符,小灵通的“历史使命”不是预设的,而是不得不面临的现状;C项只是在说小灵通的迅速增长停止;而D项是对增速“戛然而止”的原因的阐释。故正确答案为B。

4.3.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中提到“对于消费者,小灵通更是打破移动资费垄断的一把利斧,凭借绿色环保,尤其是费用低廉的双重优势,它迅速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消费者的普遍欢迎。”由此可以看出,小灵通对于市场和消费者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价格优势打破了移动资费的垄断局面,D项说法正确。题干要求从“市场和消费者”的要求出发,A项、B项、C项中“提供移动服务”、“发展移动业务”都是从运营商的角度说的,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4.4.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文章首尾句均明确指出,小灵通即将完成其历史使命,最终退出市场,因此C项说法是符合文意的。A选项TD频段只是小灵通退市的表面原因,其不是小灵通退市的根本原因,此选项错误。文中末二三句已经提到小灵通即使不退市,其迅猛增速“嘎然而止”,因此B选项错误。小灵通资费优势的丧失是因为移动资费的明显下降,而并不是因为受到3G的打击,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

4.5.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标题选择题。整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小灵通不得不退市的原因。整篇文章一直围绕退市展开论述,因此,本文的标题中应体现退市。选项A、C都不是文章所指的关键点。选项D文中有提及,但是作为标题而言,此提法不够具体。故正确答案为B。

5.1.答案:

解析: 文章分别论述了营养不均衡的危害以及营养均衡的好处,在最后倡导大家要坚持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并通过对当前问题的揭示呼吁政府建立营养师制度,全篇围绕营养均衡的话题展开,文章的标题应与内容一致,所以正确答案为B。ACD与文章话题不一致,可以排除。

5.2.答案:

解析:

根据文章第五段最后一句“杂粮、豆薯等来自不同产地......还能改善营养均衡”可以知道,食用不同产地的主食可以是营养均衡的方法之一,所以本题选择D。A项出现在原文第三段的最后一句,与营养均衡无关;B项在原文中没有出现;C项出现在原文最后一段,“不要相信报纸”相较于原文“未必符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经常导致误解”,说法过于绝对;所以A、B、C三项可以排除。

5.3.答案:

解析:

从文章第一段可以得知A、B两项正确;通过最后一段内容可知D项正确;原文第四段指出,营养均衡可以避免视频安全问题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蓄积性污染物的摄入,并未说明后两者是人们出现营养问题的原因,所以选择C项。

5.4.答案:

解析:

A项出现在文章第一段;由文章第五段首句“营养不均衡的人,在污染条件下更容易受害”可知B项的表述正确;通过第五段最后一句“合理营养能够保障人体的解毒功能”及第六段第一句“各种能力越均衡,身体对毒物的抵抗能力就越强”可知D项表述正确;C项,“丰富的饮食结构”能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们的危害,但无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所以本题答案为C

5.5.答案:

解析:

文章论述的主要围绕人们的营养问题对人体的危害展开论述,所以本文的核心观点为A项。食品安全问题为本文的大背景,并非论述关键点,排除B项,文章最后一段确实提到了政府在营养问题中的责任,但并非点明问题,而是要求政府给予民众营养指导,仍是在围绕营养问题展开论述,政府职责并非全文关键点,所以排除C项,D项为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发散,过于片面,可以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