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各省
分站

公务员考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正文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13)

发布时间:2016-08-27 09:34:46 作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风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一种自然现象。人类对风的认识,更多的集中在它的破坏力上,至于说到对风的利用,只好用屈指可数来形容了。

1978年的夏天,在加利福尼亚的海滩上,绿色和平国际的前总干事斯蒂文?索耶和他的朋友立起了一只实验用的风力发电机,居然使风能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能源之一。在过去的20多年里,风电平均每年以约30%的速度增长。截至2004年底,世界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总和为4604.8万千瓦。其中德国名列榜首,总装机容量1650万千瓦;美国第二,总装机容量68万千瓦。风力发电在世界能源格局中已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风电这个词在很多国家是能源领域具有"超前意识"的代名词。尽管在电力专家眼里尚无任何一种能源利用方式是纯粹环保的,比如说,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燃料污染空气,核电站的核废料存在安全隐患,水力发电影响渔业,风力发电则会影响到鸟类的生存等等。但在环保主义者眼中,风能发电堪称是近乎完美的能源利用方式了,它不存在任何污染,可以大量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根据欧洲风能协会2005年6月30日发布的《风力12》报告,到2020年,全球风电装机总容量预计可以达到l250百万千瓦,风力发电可占到全世界用电总量的20%。这个数字意味着全球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将减少110亿吨。从这个角度讲,风电的俗称"绿电",确也名副其实。

如果说"绿电"的概念还只是停留在环保的层面,对风能的另一个特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却是可以改善到战略高度来认识的。同油、气、煤炭等传统能源相比,风能资源丰富且不受储量的限制,特别是在当今油价飞涨、全球性能源危机凸显的时代,这一特点更显出其独特的优势。也正是因为如此,欧美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中国、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把风能的开发利用已经改善到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地位。据透露,欧盟的风电产业政策已经出台,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风电产业配套政策甚至已经做到了2050年。

在风电发展的20多年里,价格偏高一直使它饱受反对者的抨击。另外,风电还存在着性能、市场不稳定等因素。目前,风力发电在各国电力来源中所占比例很低,即使在比例最高的丹麦,也不过占到20%,德国大约是6%,美国只有1%。至于中国,风电装机容量仅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0.14%,至今也没有跨过产业化这道坎儿。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风力发电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都还不够成熟,它的产业化、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和应用,的确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对于这样一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环保、有利于能源战略安全的能源方式,除了政府的鼓励引导、专家和业界的努力,目前更需要人们的耐心和信心。

1.1.

对风能发电优势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风能发电既不污染空气,又无安全隐患

B.从环保的角度看,风能发电是完美的能源利用方式

C.风能发电可以大量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

D.风能不受储量限制,因此,有些国家从国家能源战略的高度,对风能加以开发利用

1.2.

下列对造成“风力发电在各国电力来源中所占比例很低”的原因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各国还没能将风力发电产业化

B.风力发电因价格偏高而受到反对者的抨击

C.风力发电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与市场还不够成熟

D.各国人民对风力发电还缺乏耐心和信心

1.3.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世界风力发电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丹麦

B.风能发电是目前惟一一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环保、有利于能源战略安全的能源方式

C.欧盟出台风电产业政策,是他们千方百计寻找新的替代能源的结果

D.当风力发电占到全世界发电量l2%时,全球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减少110亿吨

①每个人对于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一个自我设计。但这种应该是相对模糊的,是不完美的和有待修正的。可生活中偏偏就有人跟自己较劲,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觉得现实中的自己距离设计中的自己相差太多,并因而痛苦不堪。其实这些人往往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就是人人都有缺陷。“玉,有点瑕疵才是真的。”

②有一位腿有残疾的私营企业主,经过自己十几年的奋斗拼搏,终于成了闻名遐迩的雕刻家和经营雕刻精品的大老板。有人对他说:“你如果不是残疾,恐怕会更有成就。”他却淡然一笑说:“你说得也许有道理,但我并不感到遗憾。因为如果没得小儿麻痹症,我肯定早下地当了农民,哪有时间坚持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我应该感谢上帝给了我一个残疾的身体。”还有罗斯福和丘吉尔,罗斯福曾连任四届美国总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信奉巫神、酗酒成癖的人;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1953年获诺贝尔奖,但他也曾经是一个贪睡、贪酒的人,还曾因吸食鸦片两次被赶出办公室。但他们都痛苦地改掉了自己年轻时不良嗜好,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就了伟大的事业。________。

③完美欲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有了它,人类才会用不满足地向前发展。我们要努力追求完美,但同时我们必须学会接纳我们的不完美。

④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源自我们常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必须明白,理想的自我是要经过若干年成一生的不懈努力才能接近而始终不能百分之百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只要每天进步一点,快乐一点,我们离目标也就近了一点。【 】因为不能接纳自己的缺陷而生出健忘失眠等痛苦,只能使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源自和别人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拿自己与高过自己一大截的人比,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拿自己的各个方面分别与不同人的优点比,比较的结果是事事不如人,谁都比自己好。

⑤其实,每个人都有足以让自己确立自信的优于别人的长处。“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它处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绰约多姿。

⑥席勒曾经给成年人写过一篇童话:一个圆的一部分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因此它就四处寻找它遗失的那一部分。但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只能漫漫滚动,由此得以沿途欣赏花草的芬芳,阳光的灿烂,并与蚯蚓娓娓而谈。有一天,它终于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部分,它高兴极了,因为它又是一个完美的圆。它又开始飞快地滚动,它在快速滚动中发现世界整个变了样,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了,于是它又停下来,毫不犹豫地将千辛万苦找回的部分丢在路边,然后漫漫滚动着向前走去……

⑦人生就是如此,不完美才是真的,只要我们真诚地面对,有点缺憾,人生照样精彩。

2.1.

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们“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主要原因的是( )。

A.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比较产生的焦虑

B.不满现状,不接纳自己缺陷产生的痛苦

C.急于达到终极目标而产生的焦虑

D.不正确的比较带来的自卑

2.2.

作者引用席勒的童话的目的是( )。

A.告诉人们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B.告诉人们追求圆满的结局往往是不圆满

C.告诉人们人生有时需要不完美

D.告诉人们追求完美是办不到的

2.3.

下列选项中,适合填在本文第②自然段横线处的是( )。

A.正所谓“苦尽甘来,否极泰来”

B.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

C.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正所谓“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4.

下列选项中,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人生是不完美和有待修正的,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陷,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B.人生不必追求完美,正视现实最重要

C.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是最不幸福的人

D.人要学会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进行比较

2.5.

文中【 】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倘若

B.即使

C.之所以

D.抑或

织袜机是英国牧师李·维利亚1593年发明的。关于这项发明还有一段有趣的插曲。当年这位发明家为了向织袜女工梅丽求婚,苦思冥想,别出心裁地发明了能帮助梅丽摆脱繁重劳动的织袜机,并以此作为奉献给心上人的结婚礼物。

( ),男装最容易脏的部位是袖口和领子。没有一位妻子希望自己的丈夫是个邋遢鬼,她们总希望自己的丈夫穿着体面地走在大街上,但天天洗衣服谈何容易?1825年,美国特洛伊城的汉娜·蒙塔基的发明解决了这个难题,她设计的上衣带有可脱卸的领子,这不仅使丈夫每天都能穿着整洁,同时也大大减轻了自己以及很多像她那样的妇女家务劳动的强度。

带活轮的自行车在上一世纪末才问世。1887年,法国人皮埃尔·卡尔梅设计出了带活动轴辊的车轴。这项发明的动机是爱父之情。皮埃尔的父亲天天骑车去工作,毫不停歇地蹬车使他筋疲力尽,儿子的礼物帮了父亲的大忙。

1640年,著名的法国科学家布莱泽·帕斯卡的父亲被派往鲁昂任行政长官。17岁的小帕斯卡协助父亲计算税款。没完没了的繁杂运算弄得他疲惫不堪。小帕斯卡下决心要发明一台机器来帮助父亲完成这种费力的工作。两年以后,这种机器果真诞生了。小帕斯卡的机器只能做加法,能做乘法的计算机是铸钟匠的儿子利昂·博勒研制成功的。有意思的是,他不仅是小帕斯卡的同胞和同龄人,而且两人有相同的发明动机。

3.1.

填写在短文括号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

A.可想而知

B.理所当然

C.众所周知

D.毫无悬念

3.2.

关于皮埃尔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他的发明轰动一时

B.他非常爱自己的父亲

C.父亲上班的路程比较远

D.他的礼物对父亲很重要

3.3.

谁的发明表达了夫妻之间的关心和恩爱?( )

A.

B.

C.

D.

3.4.

博勒为什么要发明计算机?( )

A.为了帮父亲计算税款

B.为了和小帕斯卡比赛

C.为了制造精确的钟表

D.为了减轻父亲的劳动强度

3.5.

最适合做本文题目的是( )。

A.爱的奇迹

B.爱的收获

C.爱的创造力

D.亲情与发明

日本邮政省决定,自1998年度开始,正式开展使飞艇滞留在2万米高空平流层、以①作为电波中继站的技术研究。这一研究将成为继人造卫星后新一代地面信息通信系统的基础开发项目,②特征是使过去尚未被利用的微波频带得以应用。此计划名为空中网络计划,邮政省打算以此建立第二个国内电话网。

飞艇滞留的高度远远低于同步卫星的3.6万公里和低轨道卫星700~10000公里高度,可使高频带电波——微波得到很好的利用。微波绕避障碍物性能差,因此在地面通信系统和滞留高度很高的卫星通信上难以使用。但是③信息传输容量是目前我们用来进行通信、广播频率电波的数千倍。目前一颗通信卫星大约可容1.6万~4万路电话,④制造成本约200~400亿日元,而一架飞艇造价仅为数十亿日元,可容20万路电话。空中网络计划预计有30架左右的飞艇就可以覆盖整个日本。

日本科技厅也在积极参与这一计划,打算利用这种飞艇开展臭氧密度、地球环境监测及灾害监视等。邮政省和科技厅计划在1999年着手展开小型实验机的实验,以期在2002年实现数字化通信广播的技术革新。

4.1.

对文中四个“其”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其①与其②指代的对象相同

B.其②与其③指代的对象相同

C.其①与其④指代的对象相同

D.其②与其④指代的对象不同

4.2.

根据文意,下列对“微波”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微波是一种频率高于目前用来进行通信的电波频率的电波

B.微波难以到达滞留高度很高的通信卫星,但容易达到低轨道卫星的高度

C.微波的信息传输量很大,可达现用通信电波信息传输量的数千倍

D.微波可被发送到滞留在2万米高处高空平流层的飞艇,再被送返地球

4.3.

对“空中网络计划”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该计划要利用飞艇使过去尚未被利用的微波频带得以利用

B.该计划要用30架左右的飞艇建立起第二个可以覆盖整个日本的电话网

C.该计划要用容量大、成本低的低空微波电话网取代卫星通信电话网

D.该计划不仅可以实现通信广播的技术革新,还有利于科学监测

4.4.

下列对文中信息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让飞艇停在2万米高度做电波中继站的研究,是空中网络计划得以实现的基础

B.以空中飞艇为中继站建立起来的通信网络是新一代地面信息通信系统

C.科技厅参与开发这种飞艇,目的是用以开展对地球环境等情况的监测

D.空中网络计划预期在2002年实现对数字化通信广播的技术革新

科技对学术进程影响巨大,影响中国学术进程的科技活动,有三个重要的关键点,一是纸的发明,二是印刷技术的普及,三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异军突起(古籍数字化为其中之一)。前二者对学术的巨大作用已被历史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左右学术的趋向也初露端倪。
不过,人们在认识科技与学术的关系时,往往关注积极方面。比如人们认为纸张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书籍的出版和文学的繁荣;汉末魏晋时期纸张取代简牍极大地促进了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雕版印刷的积极作用也被充分认识。两末时期的刻书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教育文化传播,并且作为一种产业加速了商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都市文化的布局,对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不讲或少讲并不等于存在,事实上早在北宋,苏轼等人已经开始思考印刷流行对文人的影响。苏轼认为,书籍多且易得,反而使记忆力衰退。对此问题,叶梦得亦颇有体悟。其《石林燕语》指出刻本书籍广泛传播后的两个弊端:一是读书人育读灭裂,和苏轼的担忧相同;二是刻本流行后,其据以刊刻的刻本反而不被重视,导致讹谬之处无法刊正。
感知数学化与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一样,虽然也对学术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却是历史的必然,无可逆转。根据历史经验预测数字化进程,可能有两个特点:一是数字化感知最终取代纸本书籍,二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从历史来看,纸书取代简牍,印刷取代抄写,都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经济成本的降低需要技术改进的支持,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比如纸张起初很稀有,只有特权阶层才能享用,随着技术改进、成本降低,纸张才逐渐普及。二是因为观念的变化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汉末魏初重简轻纸,对粗糙的纸张并不认同,纸的应用往往与俗文化连在一起。但最终纸张的轻便廉价等好处慢慢为人接受,逐渐取代简牍。纸简替代的完成约在魏晋时期,刻本取替写本则在明清刻书产业全面兴隆之后方才完成,均完成了较长的一段时期。可以设想,电子文本全面取代纸本同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电子出版得到官方认可,电子文献征引获得“合法性”,各种电子书籍和电子商品全面普及等等,均需漫长的时日。
5.1.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很少将学术与政治环境联系起来

B.没有比纸和印刷更重要的发明了

C.科技进步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

D.科技对学术的负面作用却鲜少提及

5.2.下列哪项属于科技对学术的消极影响?( )

A.纸张的发明和应用促成文化普及

B.两宋刻书作为一种产业加速商业经济的发展

C.印刷术的推广促进教育文化传播

D.刻本流行使得据以刊刻的抄本反而不被重视

5.3.下列哪项最有可能是苏轼的观点?( )

A.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B.世既一以板本为正,而藏本日亡,其讹谬者遂不可正,甚可惜也

C.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市井

D.轻于蝉翼薄于纱,栏画乌丝整双斜。不用文人愁纸贵,淡黄遍种瑞香花

5.4.下列哪项与最后一段的内容不符?( )

A.数字化古籍最终可能取代纸本书籍

B.成本降低是纸张取代简牍的重要前提

C.纸简替代在明清刻书产业全面兴隆后方才完成

D.电子文献合法征引是电子文本取代纸本的必要条件

5.5.文章接下来最有可能探讨的是( )。

A.古籍数字化有无必要

B.古籍数字化对学术的影响

C.科技对当代文化传播的新影响

D. 纸本与电子文本共存时代的特点

1.1.答案: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通过材料中“在环保主义者眼中,风能发电堪称是近乎完美的能源利用方式”可知,风能发电近乎完美,但并非最完美,上文也提到,风力发电会影响到鸟类的生存。所以B的选项表述是不准确的,当选。

通过原文“风能资源丰富且不受储量的限制……也正是因为如此,欧美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中国、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把风能的开发利用已经改善到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地位”可知D选项表述正确。

根据原文“它不存在任何污染,可以大量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可知A、C表述是正确的。

本题易错选A项,考生可能会受到原文中“风力发电则会影响到鸟类的生存”这句话的影响,认为风力发电会威胁到鸟类,因此A项中说它“又无安全隐患”是不正确的。实际上,风力发电无安全隐患是针对人类而言的,因此A项说法是正确的。

故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定位原文,引文出现在材料倒数第二自然段。后两个自然段表述的都是“风力发电占比例很低”的原因。

通过原文“在风电发展的20多年里,价格偏高一直使它饱受反对者的抨击“可知B选项正确;

通过原文“风力发电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都还不够成熟”可知C选项正确;

通过原文“目前更需要人们的耐心和信心”可知D选项正确。

A项是风能发电的现状而非原因,同“所占比例很低一样”,是一种现象。

故正确答案为A。

1.3.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材料只是说风力发电在各国电力来源中所占的比例很低,就是占比例很高的丹麦也只是占到20%,而不是说世界风力发电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丹麦,故A项错误;B项中认为风力发电是目前唯一一种方式的说法错误;

材料指出风力发电占到全世界用电总量的20%时,全球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将减少110亿吨,故D项错误。

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风能比传统能源具有独特优势,欧盟才出台了关于风电的产业政策,所以C项的说法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C。

2.1.答案: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第四段的“因为不能接纳自己的缺陷而生出健忘、失眠等痛苦”中的”自己的缺陷“即”自己的不完美“,由此可知B项中的“痛苦”是“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所导致的结果,而非"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原因。

故正确答案为B。

2.2.答案:

解析:

此题为隐含主旨题。

席勒的童话讲的是原本追求圆满,但追求到后发现圆满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美好,又重新回到不圆满的状态,说明了“圆满不一定是最好的”这个道理;并且童话的下一段也由此引出作者的意图,“人生就是如此,不完美才是真的”,因此C项最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C。

2.3.答案:

解析:

此题为语句填空题。

第②自然段中的企业主、罗斯福、丘吉尔都是有缺陷的人,但通过“奋斗”“努力”都最终获得成功,强调的是逆境中的主观努力,因此B项最符合语境,为正确答案。A项只提逆境的转变,没有强调主观努力;C项强调的是在逆境中的乐观心态;D项强调的是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故正确答案为B。

2.4.答案: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可知,A项正确;由第③自然段最后一句可知B、C项错误;D项不是作者的本意。

故正确答案为A。

2.5.答案:

解析:

此题为虚词填空题。

“倘若”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使”。”即使“表示承认某种事实,暂让一步,在正句里常用“也”呼应,说出结论。”之所以“为连词,位于句首时引出结果,其后常用”是因为“来引出原因。”抑或“指或是、还是,连词,表示选择关系。

根据上下文判断,文中【 】处应填入表假设的词。A项符合文意;B项除了假设之外,还有让步的含义,不合文意;C项不合文意,空格处后引出的是原因;D项表选择关系,不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A。

3.1.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逻辑填空题。

“男装最容易脏的部位是袖口和领子”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生活常识。观察题干可以发现,空格处的成语需要独立成为一个分句。“众所周知”是说大家普遍都知道,可作分句,填入空格内符合文意。

A项“可想而知”意为不用说明就能想象得到;B项“理所当然”指按道理应该这样;D项“毫无悬念”指事情按照预先的设想发生,没有任何意外。这三项都不能用作分句,因此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3.2.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A项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未交代皮埃尔的发明是否有轰动效应。由“这项发明的动机是爱父之情。皮埃尔的父亲天天骑车去工作,毫不停歇地蹬车使他筋疲力尽,儿子的礼物帮了父亲的大忙”可知B、C、D三项表述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A。

3.3.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由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可知,汉娜·蒙塔基为了使“自己的丈夫穿着体面地走在大街上”而发明了可脱卸的领子,体现的是夫妻之爱。

A项为干扰项,李·维利亚的发明目的是求婚,还不属于夫妻之间的关爱;皮埃尔·卡尔梅和布莱泽·帕斯卡的发明动机是他们的爱父之情。故正确答案为B。

3.4.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章最后一句话提到博勒发明计算机的动机与帕斯卡相同,而帕斯卡发明计算机的动机是为了帮助父亲完成费力的计算工作,即“为了减轻父亲的劳动强度”。故正确答案为D。

3.5.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标题选择题。

阅读可知,文章通篇反映的主题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爱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文中列举的这几项发明或是向未婚妻奉献的礼物,或是表达了夫妻之间的情意,或是为帮助父亲而发明的礼物,总之都是为了表达爱而作出的发明和创造,因此“爱的创造力”最为合适。

A、B项没有体现出文章的主体词“发明创造”;D项“亲情”范围过窄,不能囊括爱情,因此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4.1.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指代辨析。

“其”为代词,所指通常在前。其①指代“飞艇”,其②指的是“这一研究”,其③指代“微波”,其④指代“通信卫星”,由此可知,四个“其”分别指代不同的对象。故正确答案为D。

4.2.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B项说法错误,根据第二段前两句话可知微波也难以到达地轨道卫星的高度。

A项说法正确,文章第一段指出在过去尚未利用微波频带,第二段又点明微波是一种高频带电波,可知微波是频率高于目前用来进行通信的电波频率的电波;C项说法正确,根据第二段中“但是其信息传输容量是目前我们用来进行通信、广播频率电波的数千倍”可以推断得出;D项表述正确,由文章首段提到飞艇滞留在2万米高空平流层,以其作为电波中继站的技术研究可使过去尚未被利用的微波频带得以利用,由此可知D项说法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B。

4.3.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C项中“取代”一词表述不当,微波通信有其优势,但文章并未提及将用低空微波电话取代卫星通讯电话网。

A项说法正确,根据文章首段的前两句话可以推断得出;B项表述正确,在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中可以找到依据;文章第二段论述微波通信的优势,第三段首句也指出日本科技厅打算利用飞艇开展地球环境监测和灾害监视等,由此可知D项说法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4.4.答案: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A项说法错误,让飞艇停在2万米高度做电波中继站的研究本身就是空中网络计划,而非其基础。

B项表述正确,由第一段中“这一研究将成为继人造卫星后新一代地面信息通信系统的基础开发项目”这句话可以推断得出;C项说法正确,在第三段首句可找到依据;根据第三段最后一句话可知,D项说法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A。

5.1.答案:

解析: 通过此空出现的位置和逻辑分析可知,应起到总结全段的作用。本段核心在于,强调了“印刷技术流行对文人的消极的影响”,换言之,也就是D项所说的“科技对学术的负面作用”,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5.2.答案:

解析: 根据第二段“科技与学术的积极关系”可知,A、B、D项在此范围内。只有D项,相关信息在第三段,表述的是“消极影响”。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5.3.答案:

解析: 根据第三段信息“苏轼认为,书籍多且易得,反而使记忆力衰退……读书人诵读灭裂,和苏轼的担忧相同”可知,苏轼的观点是:书多反而让文人不喜欢读书了(诵读灭裂)。A项强调的科举之士(文人)束书不观是对其观点的准确反映。B项强调的“讹谬者”与C项强调的“缮写模勒”都在说一个问题,那就是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强调的第二个弊端:“刻本流行后,其据以刊刻的抄本反而不被重视,导致讹谬之处无法刊正”,而此观点与苏轼观点不一致。排除B、C。D项“轻于蝉翼薄于纱,栏画乌丝整又斜”强调的是“纸张非常好”,与苏轼观点无关。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5.4.答案:

解析: 根据最后一段信息“但最终纸张的轻便廉价等好处慢慢为人接受,逐渐取代简牍。纸简取代的完成约在魏晋时期……”可知,C项偷换时态,是在“魏晋时期”而非“明清之后”。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5.5.答案:

解析: 本篇文章后半部分论述的核心为“电子文本全面取代纸本同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结语推断题的做题原则“话题一致,理顺逻辑”可知,接下来讲述的核心应与“电子文本与纸本的关系”相关;从逻辑上讲,上文既然谈到了“电子文本取代纸本需要漫长的过程”,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是“二者共存的时间段内的特点”。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