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各省
分站

公务员考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资料 > 正文

公务员考试练习:资料分析(228)

发布时间:2016-08-04 09:36:44 作者:
1.

>2007>年农产品价格增长最快的是( )月。

A.10

B.9

C.8

D.7

根据下表回答以下各题。

\

2.1.

1985~1998年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计为( )?

A.451059.8亿元

B.489870.3亿元

C.491394.2亿元

D.662167.8亿元

2.2.

1985~1998年期间我国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税收收入/GDP)比上年减少的年份共计有( )?

A.5年

B.7年

C.8年

D.10年

2.3.

1985~1998年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额最大的年份是( )?

A.1992年

B.1994年

C.1996年

D.1998年

2.4.

1985~1998年期间我国税收增长率最大的年份是( )?

A.1993年

B.1994年

C.1996年

D.1997年

2.5.

1985~1998年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税收收入,税收收入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三者比上年同方向增减的年份共计有( )?

A.1年

B.3年

C.5年

D.6年

> 2013年12月26日,中国社科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显示,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565元,是1978年的11.5倍,年均增长7.4%。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7917元,是1978年的11.8倍,年均增长7.5%。二者均为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后的数据。2013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49.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17.5元。

> 从各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看,2012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最高的均为上海,分别达到40188元和17804元。北京排名第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6496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6476元。

> 从收入高低对比来看,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高收入家庭(最高20%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为43797.5元;低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只有1587.7元。

> 根据城乡居民对2014年物价水平变化的调整数据显示,认为物价水平会有大幅度上涨的人数比重为35.5%;认为物价会平稳上涨的人数比重为48.3%;其他观点的人数比重为16.2%。

3.1.>2012年,上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 )

A.15613元

B.15643元

C.15633元

D.15623元

3.2.>资>资料数据表明,2012年北京城乡居民收入比料数据表明,2012年北京城乡居民收入比( )

A. 1:2.21

B. 3.21:1

C. 2.21:1

D. 1:3.21

3.3.>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高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是低收入家庭的( )

A.27.6倍

B.30.6倍

C.29.6倍

D.28.6倍

3.4.>对2014年物价水平变化的调查数据显示,接近一半的居民认为( )

A. 物价不会上涨

B. 物价会涨跌起伏变化

C. 物价会平稳上涨

D. 物价会大幅度上涨

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居民认为2014年物价保持不变

B.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高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与低收入家庭相差42209.8元

C.从各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来看,北京高于上海,在全国排名第一

D.1978-2012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低于7%

2009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7995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170万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增强,促进了乡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2005年到2009年,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从36.0%上升到39.9%。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48494万人减少到46875万人。
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33970万人,2009年减少到29708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18084万人,2009年增加到21684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23771万人,2009年增加到26603万人。
2009年末,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为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4.1.2009年末与2005年末比,我国第二产业人员年均增加( )。

A.720万人

B.708万人

C.566.4万人

D.900万人

4.2.2009年我国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结构比例为( )。

A.44.1∶27.8∶28.1

B.38.1∶27.8∶34.1

C.44.8∶23.1∶31.4

D.39.6∶27.2∶33.2

4.3.我国2005年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为( )。

A.6.3%

B.12.6%

C.18.1%

D.8%

4.4.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就业人数增加最快的是( )。

A.第一产业就业人员

B.乡村就业人员

C.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

D.城镇就业人员

4.5.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从2005年到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大幅回落

B.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速度小于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增长速度

C.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均为持续增加

D.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均为持续下降

\

注:营业额和利润额是2000年的。

5.1.

2000年美国上榜企业数比上年增加了百分之多少?( )

A.3.4%

B.3.2%

C.3.0%

D.3.5%

5.2.

2000年美国上榜企业的营业额及占500强营业总额的百分比上年改善了多少个百分点?( )

A.2934457.3,3.2

B.5503906.8,2.0

C.1176002.0,2.2

D.5503906.8,2.2

5.3.

该表中属于欧洲国家的世界500强企业2000年比1999年减少了多少家?( )

A.7

B.8

C.4

D.5

5.4.

根据该表按营业额高低排序五国依次是( )。

A.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

B.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

C.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

D.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

5.5.

根据该表按利润额高低排序五国依次是( )。

A.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

B.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

C.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

D.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

1.答案:

解析:

由表直接查找可确定为8月最高,为115.7。

所以正确答案为C。

2.1.答案:

解析:

运用尾数法,要计算1985~1998年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计,把小数部分相加即可,

3×0.4+2×0.2+0.5+0.3+0.9+0.8+2×0.1+2×0.6+0.7=1.2+1.8+1.3+1.9=6.2,故GDP总计的小数部分应为0.2,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2.答案:

解析:

直接看表格最后一列数出 税收收入/GDP(%) 的比率比上年小的年份,分别为1986、1987、1988、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共计10年,故正确答案为D。

2.3.答案:

解析:

观察表格第二列,运用首数相减法,1992年26638.1-21617.8=5***;1994年 46759.4- 34643.4=12***;1996 年67884.6 -58478.1=9***;1998年79395.7-74462.6=6***;故1994年GDP增加额最大,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4.答案:

解析:

2.5.答案:

解析:

1985~1998年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税收收入逐年递增,税收收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只在1989,1997,1998年比上年增加,三者比上年同方向增减的年份就是1989,1997,1998年,一共是三年,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3.1.答案:

解析: 上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40188-24565=15623 ,因此本题选择D项。

3.2.答案:

解析: >2012年北京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6469/16476 直除首位为2,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3.3.答案:

解析: >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高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是低收入家庭的倍数为\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3.4.答案:

解析: 文字材料最后一段:认为物价会平稳上涨的人数比重为48.3%, 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3.5.答案:

解析: > A 选项错误,因为认为物价会平稳上涨的人数比重为48.3%。

> B 选项 正确。

> C 错误,第二段材料,上海排名第一,北京排名第二。

> D 错误,第一段材料,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为7.4%;农村人均收入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为7.5%。

4.1.答案: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2009年末与2005年末相比,我国第二产业人员年均增加 \=\=900(万人)。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4.2.答案:

解析: 2009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在我国就业人员总量中的比重约为\×100%,首位只能商3,排除A、C;B、D两项具有一定差距,因此可做估算为≈\×100%≈38.5%,观察选项,与B选项最接近。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4.3.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2005年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约为\ ×100%≈\×100%,首位只能商8,排除A、B、C。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4.4.答案: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从2005年到2009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和乡村就业人员都是负增长,所以排除A、B选项。城镇就业人员分为城镇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和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其中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增加4947万人,而城镇就业人员增加31120-27331=3789(万人),说明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应该是减少的。因为城镇就业人员的增长率是介于公有制经济增长率和非公有制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公有制的是负值,所以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增长率>城镇就业人员增长率>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增长率。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整体的增长率是介于两个部分增长率之间的。

4.5.答案:

解析: A选项,根据材料“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为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可知,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数大幅回落的说法错误,A选项错误;

B选项,根据题意可知,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速度约为\,而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增长速度约为\=\,比较\的大小,两个分数的分子差不多大,但是 分母为 \3倍多,所以\,B选项正确。

C选项,根据题意,从2005年到2009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呈下降趋势,C选项错误;
D选项,根据题意,从2005年到2009年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呈上升趋势,D选项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5.1.答案:

解析:

2000年美国上榜企业数为185家,1999年为179家,则2000年美国上榜企业数比上年增加的百分比为:(185-179)÷179×100%=6÷179,因选项比较接近,故需精算,6÷179≈3.4%。故正确答案为A。

5.2.答案:

解析:

2000年美国上榜企业的营业额为5503906.8百万美元;2000年美国上榜企业的营业额占500强营业总额的39.1%,1999年该百分比为36.9%,故改善的百分比为:39.1%-36.9%=2.2%,故正确答案为D。

5.3.答案:

解析:

2000年属于欧洲国家的世界500强企业数为37+34+33=104;1999年为:37+37+3=112,故2000年比1999年减少了112-104=8家。故正确答案为B。

5.4.答案:

解析:

观察表格第六列,易得5503906.8>2934457.3>1176002.0>1006623.4>839625.6,由此可知,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故正确答案为B。

5.5.答案:

解析:

观察表格第九列,易得324719.3>53007.3>43875.4>41202.6>34163.0,由此可知,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