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各省
分站

公务员考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正文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30)

发布时间:2016-05-30 09:56:43 作者:

哟!

你看那红的,黑的,白的,青的,嬉笑的,悲哀的,目眦怒得欲裂的面容,无论你怎样褒奖,怎样嫌弃。它们一点儿也不改变。红的还是红的,白的还是白的,目眦欲裂的还是目眦欲裂。

人面呢?颜色比那纸制的小玩意好而且活动,带着生气。可是你褒奖他的时候,他虽是很高兴,脸上却装出很不情愿的样子;你指责他的时候,他虽是懊恼,脸上偏要显示出乐于纳言的颜色。

人面到底是靠不住呀!我们要学做面具,但不要戴它,因为面具后面应当让它空着才好。

1.1.

第一句话具有统括全文的作用,横线上应填充的文字为( )。

A.人面却不同

B.纸制的面具则不同

C.纸制的面具更不同那人面

D.人面原不如那纸制的面具

1.2.

对文尾划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因为面具虽然称作假面具但它不会做假

B.因为面具固然有真实的一面但它毕竟是假面具

C.因为面具有真有假,真假令人莫辨

D.因为面具不会变化,假就是假,真就是真

1.3.

短文将人面与面具对比,其用意强调说明的是( )。

A.人面有时比面具更假

B.面具有时比人面更假

C.人面比面具更善于表演

D.面具比人面更善于表演

请根据下文完成各题。

“一种语言在世界上有大量增长的需求,本身就表现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世界的地位、它的综合国力以及它在世界上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表现各国对这个国家未来的预测。”章新胜对媒体说。

北京大学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陆俭明说,汉语在法国发展势头很快,英语、日语、西班牙语的年增长率是2%~4%,汉语则高达38%;在日本,汉语已成为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汉语热”直追“英语热”;在澳大利亚,汉语已经超过意大利语,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外语。

《纽约时报》曾刊登一篇题为《2040 年的中国》的文章,文中写道,到2040 年,在世界各地召开的各类科学会议上将随处可以听到中文,而美国国内各种音乐排行榜上的中文歌曲也会[ ] 。这当然是一种假设。今天的现实是: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3 年9 月公布的调查报告,中文在美国已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2003 年底,美国大学理事会宣布设立AP 中文项目,这意味着美国中学生选修的汉语课程将计入他们未来在大学中的学分,汉语成为美国大学入学统考中认定的外语项目之一。一种语言能够引起热潮,除了该国国力、侨民分布外,文化的魅力是难以量化而又绵绵不绝的动力。“语言的学习会加强文化认同感,语言永远只是载体,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是汉语教学的目的。”陆教授说,“当然我们更注重自然地呈现真实,增进了解,消除误会,而不是所谓‘文化扩张’。

在国外设立专门机构推广本国语言文化,已经成为国际通行做法。英国有文化委员会,法国有法语联盟,德国有歌德学院,西班牙有塞万提斯学院。法国总统希拉克不遗余力地推广法语。塞万提斯学院的院长由西班牙国王兼任。而中国刚刚推出的孔子学院,则意在借助圣人声望向世界推展汉语及其背后广博文化。

2004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举行挂牌仪式。而此前两天,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主任严美华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国际项目部在马里兰大学签署了双方共同建设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的协议。

目前,中国国家汉办已与瑞典、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签署了有关建立孔子学院的协议,未来几年内将在全世界建立100所孔子学院。孔子,这个中国文化的辉煌符号,一个曾经被自己的子孙轮番践踏的圣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与逐渐寻回文化自信,第一次被中国官方在如此正面、积极的意义上运用。而其使命,亦伟大艰巨;在全球化的世界里,推进中国汉语战略,推动汉语成为强势语言。

2.1.

填写在短文第三段[ ] 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

A.名列前茅

B.比比皆是

C.大放异彩

D.无人不晓

2.2.

对《纽约时报》上《2040 年的中国》提出的假设,作者认为( )。

A.完全是假设根本不可能实现

B.虽然有点夸张但并非没可能

C.从现状看实现那样的目标非常困难

D.今后会有更多的大学开设汉语课程

2.3.

作者认为,语言传播的持久动力是( )。

A.国家是否投资大力推广

B.本国侨民在外生活需求

C.语言承载的文化的吸引力

D.语言是否优美动听易学

2.4.

在推广本国语言文化方面,国际惯例是( )。

A.请世界名人书写院名

B.由总统担任推广大使

C.由专门机构承担重任

D.为学习者建立大联盟

2.5.

关于孔子学院,以下哪种描述是正确的?( )

A.中国在很早以前就设立了孔子学院

B.美国设立孔子学院的时间实际上比韩国早

C.孔子学院的设立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D.筹建孔子学院是国家汉办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个正常的搜索引擎,其核心功能自然是网页搜索。那搜索结果应该怎样排序才最好呢?实际上,在谷歌主导互联网搜索之前,人们为此伤透脑筋。很显然,搜索引擎应该把重要的网页放到搜素结果中比较靠前的地方。这个方案很容易想到,但是解决的方法却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  在谷歌诞生之前那段时间,流行的网页排名算法都很类似,它们都使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思想:越是重要的网页,访问量就会越大。许多大公司就通过统计网页的访问量来进行网页排名。但是这种排名算法有两个很显著的问题:一是只能够抽样统计,所以统计数据不一定准确,而且访问量的波动会比较大,想要得到准确的统计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还只能维持很短的有效时间;二是访问量并不一定能体现网页的“重要程度”——可能一些比较早接触互联网的网民还记得,那时有很多人推出了专门“刷访问量”的服务。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不统计访问量就能够为网页的重要度排序呢? />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1996年初,谷歌公司的创始人,当时还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生的佩奇和布林开始了对网页排序问题的研究。在1999年,一篇以佩奇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发表了,论文中介绍了一种叫PageRank的算法,这种算法的主要思想是:越“重要”的网页,页面上的链接质量也越高,同时越容易被其它“重要”的网页链接,于是,算法完全利用网页之间互相链接的关系来计算网页的重要程度,将网页排序彻底变成一个数学问题,终于摆脱了访问量统计的框框。 />  不过要强调的是,虽然PageRank是谷歌搜索结果排序的重要依据,谷歌也以此发家,但是它并不是全部依据——实际上,谷歌发展到现在,已同时用了数百种不同的算法来确定最终显示给用户的搜索结果顺序。
3.1.搜索引擎对网页排序的最基本思想是指( )

A.访问量越大排在越前面

B.链接质量越高排在越前面

C.和其他网页关系越密切排在越前面

D.越重要排在越前面

3.2.关于PageRank算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PageRank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学统计方法

B.PageRank算法使谷歌在搜索引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C.PageRank算法改变了以网页访问量作为排序依据的传统想法

D.PageRank算法能够更准确、更省力地统计出网页的访问量

3.3.根据文意,“刷访问量”会导致( )

A.增加统计时间

B.影响统计精度

C.相应网站崩溃

D.网页错误评价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作为认识过程的基础,这是它同以前的认识论相区别的一个根本标志。因此,要全面关注孩子的素质,首先必须关注他们的活动的发展和变化。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既不是由什么先天的遗传、先验的精神或图式决定的,也不是由环境、由外界事物机械地决定的。人的心理,包括儿童的心理,并不是什么先天的东西预定的运动,也不是对外界事物的直观的、机械的反映,而是在人的积极活动中,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的一种能动的反映。人的心理,包括儿童的心理,都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也是在活动中表现的,并且随着活动形态(游戏、学习、劳动)的不断发展而向前发展。这才是正确理解人,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的正确的钥匙。

(三)人的实践活动主要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但从个体来说,实践活动有一个形成和发展过程。儿童出生不久,就产生了完整的有目的动作;继而便出现了专门接受人类经验的学习活动;最后,出现了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这一典型形态的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从学会适应社会生活,逐步发展到学会改造社会。这样,他就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

4.1.

根据全文内容,第一段中说“要全面关注孩子的素质,首先必须关注他们的活动的发展和变化”,其原因在于( )。

A.孩子的素质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得以形成

B.孩子的素质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得以发现

C.孩子的素质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得以认识

D.孩子的素质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得以检验

4.2.

根据第二段的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的心理不是由任何事物决定的

B.人的心理不是任何事物的反映

C.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D.人的心理是主体对外界事物的客观反映

4.3.

根据第三段的内容,作者认为儿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的标志是( )。

A.适应社会生活

B.接受人类经验

C.参加劳动生产

D.学会改造社会

4.4.

这篇短文所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B.实践活动与儿童心理发展

C.人的心理的形成过程

D.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宇宙尘埃对于恒星和行星的诞生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对于恒星和岩石行星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提供形成生命的基本成分。但是早期的宇宙中为何有那么多的尘埃,这仍然是个谜。许多天体物理学家们认为,尘埃是短命的大型恒星作为超新星爆炸死亡期间形成的。然而,对银河系附近的超新星所进行的一些观测表明,这样所产生的尘埃不多,无法解释早期宇宙中出现的大量尘埃。不久前,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记录了一颗超新星在爆炸后几周至爆炸后2.5年期间尘埃的形成过程,揭开了尘埃形成的神秘面纱。研究揭示了超大尘埃颗粒的形成过程,说明这些颗粒能够承受恒星爆炸带来的冲击;研究还表明,尘埃的产生开始时缓慢,但后来就加速了。

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克里斯塔·高尔和他的同事们监视了超新星SN2010j1,这是最初于2010年在附近星系中发现的一颗超新星。研究小组利用智利帕拉那山极大望远镜上的光谱仪,测量了尘埃颗粒所吸收的可见光量以及那些颗粒本身释放的红外辐射量。

研究小组得出结论:在爆炸之后40天至240天之间出现的尘埃 是由恒星变为超新星之前被驱逐出去的材料构成的,因为唯一的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超新星本身抛射到星际空间的残骸。高尔指出,在爆炸之后那么短的时间内,残骸温度太高,无法凝结成尘埃颗粒。爆炸后这一阶段中,随着来自超新星不断扩张的冲击波一扫而过,先前喷射出去的物质被压缩成低温浓密的外壳,这是尘埃结合积聚的极佳环境。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天文学家鲁比娜·科塔克说,研究小组的数据是特别具有说服力的,因为他们提供的系列波长数据同步覆盖了爆炸之后几周至几年的情况,所提供的信息同时包含了尘埃颗粒的大小和成分情况。科塔克说:“除了最近最明亮的超新星事件之外,在所有其他事件中都很难获得这么全面的覆盖信息。”

让天文学家们感到吃惊的是,他们发现:相对于银河系的标准来说,这些尘埃颗粒是巨大的,直径在1至4.2微米,至少4倍于在银河系恒星系统之间所发现的典型的尘埃颗粒宽度。高尔指出,大型尘埃颗粒更加难以形成,但是当超新星释放的冲击波向星际物质冲击的时候,大型颗粒不至于被其摧毁,这一点很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大型颗粒存在的时间更长。而在此之前,在太阳系发现过大型的星际尘埃颗粒。

在早期观察中,超新星SN2010j1周围的尘埃量相对较少,相当于不到太阳质量的万分之一。但是,在爆炸后500天至868天期间,尘埃形成加速,尘埃质量增加了10倍多。高尔称,这一增速标志着超新星的尘埃产出过度到另一个阶段。一旦超新星暴发期间产生的富碳物质和其他残骸得到充分的冷却,就开始结合在一起形成尘埃,加速了尘埃的产出。在第868天,当高尔的研究小组最后一次观察这棵超新星的时候,尘埃量已经增加到太阳质量的0.04倍,或者说相当于地球质量的830倍了。

如果尘埃产出不断增加的态势继续下去的话,20年之后超新星SN2010j1所产出的尘埃量就会相当于半个太阳的质量,类似于在得到广泛观察的超新星SN1987A周围所观测到的尘埃量。高尔说,如果早期宇宙中的大型超新星以同样的速度产出尘埃,那么的确可以解释在早期宇宙中所观测到的尘埃量。

5.1.文章主要在试图回答什么问题?( )

A.早期的宇宙中有大量尘埃的原因

B.宇宙尘埃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领域

C.为何大型颗粒存在的时间更长

D.尘埃产生先缓慢后加速的原因

5.2.文章第三段的划横线处应填入( )。

A.大概

B.或许

C.一定

D.并非

5.3.文章第六段中共有几个错别字?( )

A.2

B.3

C.4

D.5

5.4.以下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SN2010j1是一颗于2010年发现的银河系超新星

B.“大型颗粒存在的时间更长”已有了确切的解释

C.在超新星SN1987A周围所观测到的尘埃量超过半个太阳的质量

D.天文学家对超新星SN2010j1的观测揭开了尘埃形成的神秘面纱

1.1.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文章结构为“总分总”,从材料最后一句“人面到底是靠不住呀”可知作者阐述的主体是人面。B、C 选项以面具作为阐述主体,予以排除。文中感慨人面虽然比面具好而且活动,带着生气,却总试图隐藏内心表情,不如面具来得真实。D选项“人面不如面具”与文意一致。A选项以偏概全,没有提及比较对象“面具”。

故正确答案为D。

1.2.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我们要学做面具但不要戴它”是一个带有转折复句,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我们要学做面具好的一面,因为因为面具“无论你怎样褒奖,怎样弃嫌,它们一点儿也不改变”;二是我们“不要戴它”是因为面具毕竟是假的,是不真实的,不能充当人面。用面具来遮掩人面,更是不真实的,关键点强调面具的不真实性。B选项体现了两层含义,与文意相符。故正确答案为B。

A选项虽然体现了两层意思,但关键点在强调面具不会作假,具有真实的一面,与作者意思相反;C选项不符合文意,面具不存在有真有假;D选项表述片面,只解释了面具真实的一面,没有表现出句中的第二层不真实的含义。

1.3.答案:

解析:

本题为隐含主旨题。

材料中作者想表达的是面具是真实的,而人面却常常是虚伪的,C选项关键点强调人面,符合原文的意思。故正确答案为C。

A、B 选项都认为面具是假的,故排除;作者的侧关键点很明显在人面而不是面具,D选项关键点强调面具,排除。

2.1.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语境的最佳选择。

第三段>[ ] 处前边说“>在世界各地召开的各类科学会议上将随处可以听到中文”,“比比皆是”形容极其常见,填入此处符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B。

>“名列前茅”比喻名次列在前面;“大放异彩”形容有优异的成绩或是突出的成就;“无人不晓”的意思是谁都知道。都不符合文意。

2.2.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态度题。

原文中《纽约时报》这个假设的内容是到2040年,中文将会很普遍,作者先承认“这当然是一种假设”,接着说明现实的情况:“>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3年9月公布的调查报告,中文在美国已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由此可知,作者觉得《纽约时报》的假设虽然夸张,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并不是没有可能。故正确答案为B。

>A、C项说法过于绝对,从文段无法推出;D项是>美国大学理事会宣布设立AP中文项目产生的客观结果,并不是作者的看法,故排除。

2.3.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从第三段“>一种语言能够引起热潮,除了该国国力、侨民分布外,文化的魅力是难以量化而又绵绵不绝的动力”可知,语言传播的动力是语言中的文化魅力,故正确答案为C。A、B、D三项内容在原文找不到依据来证明是语言传播的动力,故不选。

2.4.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通过对第四段“>在国外设立专门机构推广本国语言文化,已经成为国际通行做法”一句的同义转换可知已有专门机构承担重任,正确答案为C。

A、B、D都不是国际惯例的做法,故不选。

2.5.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由最后一段的“>目前,中国国家汉办已与瑞典、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签署了有关建立孔子学院的协议,未来几年内将在全世界建立100 所孔子学院。”可知,筹建孔子学院是国家汉办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故正确答案为D。

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是在2004年成立的,从原文不能推出是否属于“很早以前”,故排除A;韩国的孔子学院是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是最早的,故B项表述错误,不选;材料中没有提到“>孔子学院的设立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故也排除C。

3.1.答案:

解析: 根据第一段第三句“搜索引擎应该把重要的网页放到搜索结果中比较靠前的地方”可知选D。

3.2.答案:

解析: “该算法能够统计出访问量”无中生有。ABC可以从原文中找到。

3.3.答案:

解析: 定位原文,“刷访问量”位于第二段倒数第二句破折号后边,是对破折号前“访问量不一定能体现网页的‘重要程度’”的解释说明,因此答案为D“网页错误评价”

4.1.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根据第1段中“因此”一词,可知其原因是第一个句子。第一句话讲的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指出“实践是认识过程的基础”。由此可知,孩子的素质只有在他们的实践活动中才得以认识,即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未抓住“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因此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2.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C项正确,由“人的心理,包括儿童的心理,都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也是在活动中表现的”可以直接推出。

A项错误,“任何事物”一说在文中缺乏依据;B项曲解文意,文中说的是“人的心理……不是对外界事物的直观的、机械的反映”,而非“不是任何事物的反映”;D项“客观反映”说法有误,人的心理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的一种能动反映,D项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故正确答案为C。

4.3.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由“儿童从学会适应社会生活,逐步发展到学会改造社会……就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可知,儿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的标志就是“学会改造社会”。D项表述正确,其他三项都不是“独立社会成员的标志”。

故正确答案为D。

4.4.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阅读可知,文章主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来解读儿童的心理发展。文章首句提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接下来又说儿童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第三段指出儿童作为个体,其实践活动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由此可知,文章的主体词为“实践活动”和“儿童心理”。B项表述正确。

A、C、D三项表述片面,均未抓住材料的关键语意,因此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1.答案:

解析:

文章第一段提到“但是早期的宇宙中为何有那么多的尘埃,这仍然是个谜”,随后文章详细介绍了天文学家对超新星SN2010j1的观测研究,并在最后一段指出“如果……那么的确可以解释在早期宇宙中所观测到的尘埃量”,与第一段相呼应,可见文章通过对科学研究的介绍试图回答“早期的宇宙中为何有那么多的尘埃”。本题选A。

5.2.答案:

解析: 该段后文讲到,“高尔指出,在爆炸之后那么短的时间内,残骸温度太高,无法凝结成尘埃颗粒”,这就排除了“超新星本身抛射到星际空间的残骸”这个唯一的另外一种可能性,因此只有“由恒星变为超新星之前被驱逐出去的材料构成的”这一种原因,填入“一定”最准确。本题选C。

5.3.答案:

解析:

“过度”应为“过渡”;“暴发”应为“爆发”;“这棵”应为“这颗”。本题选B。

5.4.答案:

解析:

A项错误,根据第二段中的“超新星SN2010j1,这是最初于2010年在附近星系中发现的一颗超新星”可知,SN2010j1是在附近星系中,而不是在地球所处的银河系。B项错误,根据第五段中的“这一点很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大型颗粒存在的时间更长”可知,这一解释仅为“可能”,并不是确切的。C项错误,根据最后一段中的“相当于半个太阳的质量,类似于在得到广泛观察的超新星SN1987A周围所观测到的尘埃量”可知,原文中讲的仅是“类似于”“相当于”,C项的“超过”没有依据。D项正确,文章第一段中提到“一颗超新星在爆炸后几周至爆炸后2.5年期间尘埃的形成过程,揭开了尘埃形成的神秘面纱”,根据后文可知此处提到的超新星就是SN2010j1。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