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各省
分站

公务员考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正文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77)

发布时间:2016-05-10 09:30:03 作者:
1.

法国语言学家梅耶说:“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所以,语言的工具性本身就有文化性。如果只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或语言、词汇和语法规则的传授,以为这样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往往会因为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而频频出现语词歧义、语用失误等令人尴尬的现象。

这段文字作者的观点是( )。

A.语言兼具工具性和文化性

B.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特点

C.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应受到重视

D.交际中出现各种语用错误的原因

2.

与中国高考作文有些类似,美国大学申请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入学作文。其作为名校的“敲门砖”,作用大有可能超过中国的高考作文。美国“高考作文”重要性的传统根源,是“笔杆子”在欧美“上层建筑”中的关键地位。主导舆论的传媒界“无冕之王”不论,“笔杆子”能力常常是政治领袖的重要特征。以培养未来社会领袖为己任的美国精英教育,极其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入学申请作文是考查这一能力的关键时刻。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

A.入学作文是申请美国大学时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

B.写作水平高就可以进入美国名校就读

C.写作能力是欧美地区政治领袖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D.美国精英教育是未来领袖的摇篮

3.动用公帑给低保户予以生活保障,过年过节给弱势群体送慰问金,都属于政策倾斜——某个人穷,某个群体生活有困难,很多时候不是其个人、某个群体造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种倾斜恰恰是在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可是,反观“高层次人才子女中考予以加10分投档录取”,这种优惠取之于谁用之于谁呢?高层次人才子女有“不足”需要补吗?这种“补”所损害的其他人的子女,他们又何尝“有余”?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

A.高层次人才子女考试加分政策有损公平竞争

B.政策倾向于弱势群体才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真正体现

C.政策可以倾斜,但在倾斜时不能有违公平正义

D.政策倾斜要符合“损有余而补不足”、“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晚清时期,封闭的清政府开始设立“同文馆”,聘请外国人教授英语等外语,其目的主要是在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时尽可能少受蒙骗。但这种最严格限定在技术层面的语言修习,却突进到科技、文化、思想及至意识形态领域,最终引致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语言的交流往往会带来意外的收获,这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期待。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天真的初衷,意外的结果

B.坏事有时也会变成好事

C.语言交流能促进社会进步

D.掌握一门外语如同打开一扇窗户

5.

民间草根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热情成为这一波中国文化热的巨大推动力量,它的出现和规模,完全超出了知识精英的预期,其力量也远不是学院知识分子可以相比的。其中虽然带些盲目的成分,但毋庸置疑的是,“文化场”不再是学者一统天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和民间的文化价值取向将成为知识精英必须重视的因素。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新一波中国文化热主要源于民间

B.民间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C.民间草根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带有盲目性

D.知识精英需在借鉴草根文化的基础上寻求新发展

1.答案:

解析:

据提问可知本题属于观点态度题。

首句援引语言学家的观点,根据“所以”这一结论性的引导词可以判断该援引为正向援引,作者的观点与援引的观点恰好一致,其目的就是为了支持和加强自己的观点,即强调语言文化性的重要作用。后面用“如果……”引导的假设条件句从反面进行论述如果不注重文化性将会造成的后果,再次强调重视语言文化性的重要作用,构成“引用—提出观点—反面论证”的分—总—分结构。因此作者的观点已经十分明朗,即强调“文化教学的重要性”,C正确。

A项理解错误,其表述中“工具性”与“文化性”是并列存在的,与文中“语言的工具性本身就有文化性”不符,且没有突显出文化性的重要;B项“文化教学的特点”无中生有;D项“交际中出现各种语用错误”只是支持作者观点的一个现象,且“文化教学没有受到重视”只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不能简单地用“原因”二字指代。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

解析:

文段论述的主题是“入学作文”,并不是“美国精英教育”,由此首先排除D项。文段是“总—分—总”的论述形式,首尾两句是文段的关键点所在,中间部分是对“人学作文”重要性的原因分析,主要观点即为文段首句“入学作文是美国大学申请的一个重要条件”,A项是主旨句的同义替换。故选A项。B项属引申过度,文段只是说“入学作文”是进入名校的“敲门砖”,并没提到B项所说内容,排除。C项可以从文段中推断出来,但只是入学作文重要的原因之一,而非文段关键点。

3.答案:

解析: 文段中提到的“过年过节给弱势群体送慰问金”以及“高层次人才子女中考予以加10分投档录取”均是政策倾斜的具体事件体现,由转折关联词“可是”得出,作者强调的不是前半部分政策倾斜的合理性,而是后半部分,政策倾斜的不合理性,即有违公平正义。故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C。A、B、C均是关于具体事件的阐述,故偏离文段的重心。

4.答案:

解析: 文段根据晚清设立同文馆引致社会大变局,说明语言交流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A、C、D三项均可从原文段中推出。然而设立“同文馆”以及“技术层面的语言修习”并不能被认为是“坏事”,B项表述有误。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5.答案:

解析:

根据提问方式可知考查隐含主旨。由总结短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引出材料主旨“社会和民间的文化价值取向将成为知识精英必须重视的因素”,进一步引申为“民间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力不容忽视”,B项正确。

材料第一句是说民间草根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热情成为了这一波中国文化热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而这并不能说明新一波中国文化热主要源自民间,故A项错误。材料提到“虽然带有些盲目的成分,但……”可知,“盲目性”是转折词前面的内容,故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由材料“民间草根”、“它的出现和规模”、“其力量”可知文段强调的是民间草根的重要性,并非知识精英,D项落脚点在知识精英,故不是材料主旨。

因此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