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各省
分站

公务员考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正文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72)

发布时间:2016-04-29 10:20:15 作者:
1.

“80后”这个词,最早于2001年出现在网络论坛中,指的是一批活跃于网络论坛的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诗人。2003年开始,它更多指的是一批被商业运作出名的生于1980年以后的写手。2004年底,随着“80后作家”的批量涌现,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指称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群体。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A.“充满希望”的一代

B.“80后”的由来

C.用新视角理性看待“80后”

D.“80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北国电池说明:“注意:此电池如果被充电,正负极置入不当、短路、与使用过的电池或不同种类的电池混用、投入火中,都可能发生漏液或破裂。”山东宁阳的王运清在当地的万达商城购买了4节“北国牌”5号电池,10天后,就在他给电池进行充电时,发生爆炸,王运清左眼被炸伤,构成十级伤残。王运清认为出现这样的结果,与电池的警示说明不明确有关。该说明书的内容表述不准确,根据上述文段内容, />下列对说明书的修改最为完善的一项是( )。

A.注意:此电池可以充电,只要正负极置入正确、不短路、不与使用过的电池或不同种类的电池混用、投入火中,可能发生漏液或破裂

B.注意:此电池可以充电,但正负极置入不当、短路、与使用过的电池或不同种类的电池混用、投入火中,都可能发生漏液或破裂

C.注意:此电池如果被充电、正负极置入不当、短路、与使用过的电池或不同种类的电池混用、投入火中,都可能发生漏液、破裂或爆炸

D.注意:此电池如果被充电,正负极置入不当、短路、与使用过的电池或不同种类的电池混用、投入火中,都可能发生漏液或破裂

3.

对中国的马克思研究者来说,利用马克思著作的既有中文译本是一个便捷的途径。但为了解读的准确性,研究者有时需要对照马克思的原文,必要时还需对照各主要语种的马克思著作版本。各主要语种的翻译者大都是马克思研究的专家,翻译本身就渗透了他们对马克思文本的理解,因此参照主要语种的马克思著作版本,实际上也是借鉴前人的智慧。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参照主要语种的马克思著作版本是借鉴前人的智慧

B.马克思文本解读,中文译本是一个便捷的途径

C.马克思文本解读,要善于参照主要语种的马克思著作版本

D.马克思文本解读,有时需要对照马克思的原文

4.有关专业人士表示,13亿人口规模的到来,使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新的严峻挑战。现在是人口低增长率、高增长量并存的时期,人口规模庞大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并不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流动人口、老龄人口将进入高峰期,劳动力人口剧增给充分就业增添了明显压力。根据这段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率持续升高

B.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量持续升高

C.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增加

D.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的趋势将得以改变

5.大约六千年前,古巴比伦的人们开始制作黏土代币作为交易的记录。不同形式的黏土代币表示不同的物品。当一次交易需要用到很多代币时,人们就用黏土把它们包裹起来,交易者用削尖的木棍在上面刻上不同的符号,用以表示里面包了些什么。后来一些人想到了更简洁的办法,只需简单地将符号刻在黏土上,就可以表示交易内容,这样就摆脱了烦琐的代币。于是文字被发明了,而这正是文明的开始。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

A.古巴比伦的货币发展史

B.古巴比伦文字是如何产生的

C.文字对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D.古巴比伦人怎样进行商品交换

1.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标题选择。

材料表述的意图明确,脉络清晰。“'80后'这个词,最早于2001年出现……,2003年开始……,2004年底……逐渐......”,由此可以看出,本文主要阐述“‘80后’的由来”。故正确答案为B。

A项无中生有;C、D项均没有切中关键点。

2.答案:

解析: 文段中王云清给电池充电造成左眼被炸伤,但原说明书没有指出使用不当可能“爆炸”,只有C项添加了“爆炸”这一后果。另外,原说明书有歧义,可理解为“充电”并且“正负极置入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也可理解为“充电”以及“正负极置入不当...”都会造成严重后果。C项将“,”修改为“、”,可以消除歧义。因此,本题答案为C项

3.答案:

解析:

文段“但为了解读的准确性,研究者有时……,必要时还……”是关键点,由此可排除A、B项。“研究者有时……,必要时还需…”体现一个递进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后者为重,由此又可排除D选项。故本题选C。

4.答案:

解析:

根据“老龄人口将进入高峰期”可推知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增加。所以正确答案为C

A项和B项的“近年来”均属对原文段“现在”时态概念的偷换。此外从原文段中也无从得出“持续”的发展状态,而只是在陈述现在的情况。因此A、B两项予以排除。D项根据原文段无从得出,属于无中生有的选项

5.答案:

解析: 文段通过介绍古巴比伦时代人们在制作黏土代币中的一些变化引出了文字的产生,即文段主要介绍的是古巴比伦文字是如何产生的,故本题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