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各省
分站

公务员考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正文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14)

发布时间:2015-12-26 19:18:25 作者:
1.

所谓“环境资源商品化”就是赋予自然以经济价值,并将环境纳入市场经济体系中,将环境转化成像其他商品那样也可以进行分析的产品。只要在经济改革中赋予环境适当的价值,环境就能得到更好的保护。这种观点认为,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正是由于资源环境没有被视为“商品”,没有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造成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自然和环境应被赋予经济的价值

B.环境是当今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元素

C.生态问题的出现与资源环境未被视为“商品”有关

D.环境资源商品化可以更好地对环境进行保护

2.科学家最近成功破译白鳍豚全基因组图谱。科学家的努力当然是可贵的,30多年前中国科学家就开始了对白鳍豚的研究,其成果当然不止一张“全基因组图谱”。但其对于保护这些可怜的物种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恐怕还不敢断言,而且我们更多的是从白鳍豚身上找到可以“利用”的特点。如果科学家的研究不能成为保护这些生命的力量,如果有朝一日我们只能对着一个个浸泡在福尔马林里的标本来谈论它的习性,用基因图谱来证明它们的存在,这不是科学的善意,而是人类的罪恶。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白鳍豚全基因组图谱得以成功地破译

B.白鳍豚全基因组图谱解开生命的密码

C.应该反思人类活动对物种犯下的罪恶

D.科学研究应对保护物种负起应有责任

3.

政府对公共风险进行管制,区别于其他社会事务的最大特点在于“决策于未知之中”,不确定性的存在,为风险管制的决策与实施增加了难度。鉴于此,风险管制者应该通盘考虑科学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法律因素,忽视其中任何一项因素,都可能导致管制失灵。

上述文字中,作者意在表明( )。

A.公共风险管制的重要性

B.公共风险管制的复杂性

C.公共风险管制的多变性

D.公共风险管制的不可控性

4.

由于这次“三公经费”的公布是历史首次,从善良的愿望出发,在公开上出现时间拖延、数据简单等现象可以理解,新事物的出现总要有个适应过程,何况这种原来只有少数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才可掌握的机密数据。但是,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第N次公开就不能再这么简单,拿一个笼统的数据和模糊的解释来应付公众,而必须有对因公出国()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使用情况的详细说明和解释,对公众的疑问有诚恳的回应,否则,“三公经费”的公开意义会大打折扣。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公布“三公经费”是新事物,有个适应过程,不要太过苛求

B.应当制定相关细则,保证“三公经费”的公开不流于形式

C.公布“三公经费”不能用笼统和模糊的数据来糊弄公众

D.必须启动预算体制的改革,构建公众广泛参与的预算监督体系

5.

过去 20 年中,美国玉米年产量一直在全球产量的 40% 左右波动,2003~2004 年度占到 41.8%,玉米出口更曾占到世界粮食市场的 75%。美国《新能源法案》对玉米乙醇提炼的大规模补贴,使得 20% 的玉米从传统的农业部门流入工业部门,粮食市场本来紧绷的神经拉得更紧。由于消费突涨,2006~2007 年度全球玉米库存出现历史低位,比 2005~2006 年度剧减了 2800 万吨。难怪一年中全球粮油主产区的任何地方出现持续干旱或洪涝灾害,全球期货现货市场都会出现强烈反应。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

A.全球粮食市场正面临着库存紧张的严重危机

B.美国在世界玉米市场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C.美国生物能源业的发展影响全球粮食供求关系

D.对玉米乙醇提炼的补贴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举措

1.答案:

解析:

材料首先解释“环境资源商品化”的含义,即赋予环境商品的价值,最后一句话为本材料的观点,认为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是没有把资源环境视为商品,同义替换答案为>D>项。

2.答案:

解析: 文段提出了科学家研究物种存在的问题:对于保护这些可怜物种没有多大作用,且多停留在对其“利用”上。进一步说明了我们对这些物种的保护不够。后面又进行了反面论证。因此,文段关键点就是对这些物种的保护,本题答案为D选项。

3.答案: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为隐含主旨题。

文段首句指出公共风险管制对象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公共风险管制的难度。“鉴于此”之后的部分则提出解决的方法,即必须整体协调、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不能忽视任何一方面。其强调的是公共风险管制的复杂性,故正确答案为B。

A项重要性在文段中没有提及。C项偷换概念,多变的是公共风险事件,而不是公共风险管制。D项与文意不符,文段只是说公共风险管制的相关因素很多,决策实施起来比较复杂,但并没有说它是不可控制的。

4.答案:

解析:

文段出现了明显的转折词“但是”,由此可知文段论述的关键点在后半部分,而A项是前半部分的内容,故不可能是文段所强调的方面,首先排除A项。再看D项,虽然说“因公出国()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可以算是“预算”的内容,但是文段中并没有提到现有预算体制的不合理、不完善之处,因此“改革”无从说起,D项是过度推断。比较B项和C项,二者说法均正确,也均是文段后半部分强调的内容,区别在于B项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C项是对现有现象的否定。从文段来看,作者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否定错误的做法。因此B项才是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本题选B

5.答案:

解析:

据提问“意在”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

材料提出由于美国对玉米乙醇的补贴增大,导致玉米流向工业部门,造成粮食供求紧张,所以本材料主要想表达的观点是玉米乙醇提炼的发展影响了粮食的供求关系,提炼主体词就是“乙醇提炼”(生物能源业)和“粮食供求”,因此C项正确。其实,材料最后一句“难怪”提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即陈述美国生物能源业发展对全球粮食供求的影响。

B项是材料的背景部分,不是关键点;A项只体现了粮食供应紧张,未说明关键原因;D项干扰性比较强,引申过度,因为材料知识引申到影响关系,没说不合时宜,比如对美国来说或许就是好的事情。

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