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各省
分站

公务员考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言语 > 正文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8)

发布时间:2015-12-16 09:24:47 作者:
1.

针对宪法,人们有多种认识。比如《美国百科全书》认为:“宪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和基本原则的总体。”日本《世界大百科事典》认为:“所谓宪法,意思是指与国家的组织及活动有关的各种根本法规的总和。”朱福惠先生认为:“宪法是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国家机关之间相互关系的国家根本法。”

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

A.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角度定义宪法

B.从宪法的阶级本质角度定义宪法

C.从综合的角度定义宪法

D.从宪法的法律特征角度定义宪法

2.

“前”的一种瞬息法相对于“后”而言,我国历史上有“西汉”“东汉”,分别称为“前汉”“后汉”。另一种说法是指某个时期以前的时期,如“前寒武纪”,是指寒武纪以前的地质时期的总称,包括太古代和元古代,还有一种用法是相对于现在而言,如前局长**和现局长**。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表述是( )。

A.“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先后建立的许多国家中有不少是同名的,如“前赵”“后赵”“前秦”“后秦”

B.清朝不能称为“前清”,就像明朝、元朝不称“前明”“前元”一样

C.中国人民不会忘记苏联对我们的支持

D.美国曾施计破坏前苏联经济

3.

所谓土地国有化前提下的全面租赁制,是指国家作为全部土地产权的所有者,通过协议将这些土地的使用权租给各自独立的农业商品生产者进行经营并由承租者向国家缴纳定量租金的一种土地经营方式。据此可知,如果实行了土地国有化前提下的全面租赁制,则( )。

A.土地将归农业商品生产者所有

B.农民将成为各自独立的农业商品经营者

C.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有分有合

D.土地的经营方式将发生变化

4.

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浑浊,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实际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于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

B.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的沙尘卷起,使空气浑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C.沙尘暴这种天气现象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与人类活动无关

D.沙尘暴就是在人类因素的干扰下产生的

5.

艺术欣赏的特点,其实不过是借有限却有力的诱导物,让欣赏者利用他们的那些和特定艺术形象有联系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接受以至“丰富”或“提炼”既成的艺术形象。无形的音乐是给人听的,可是听音乐的人能够觉得看见了其实不在眼前的什么。有形的绘画是给人看的,可是,例如画出了汹涌水势的马远的《水图》,能够使人觉得仿佛听见了什么。这种精神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再创造”。

从文段的意思看,艺术欣赏的条件是( )。

A.诱导物,“丰富”或“提炼”,“再创造”

B.特定的艺术形象,生活经验,想象

C.无形的音乐,有形的绘画,“再创造”

D.既成的艺术形象,接受,精神活动

1.答案:

解析:

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段引用三句话来阐述人们对宪法的认识,宪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和基本原则的总体”,是“与国家的组织及活动有关的各种根本法规的总和”,是“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国家机关之间相互关系的国家根本法”,这三个概念从不同角度就宪法所规定的内容对宪法做出了定义。故正确答案为A。

>材料虽然提及了“国家机关与公民”,但强调的是宪法在两者之间所起到的作用,即内容,体现不出“阶级本质”,故排除B;材料侧重阐述宪法的内容,别没有涉及到“综合的角度”,比如作用、目的等,也可排除C;如果要说明宪法的“法律特征”,用该拿宪法与其他法律作比较从而得出宪法的特点,题干没有说到其他法律,故不选D。

2.答案:

解析:

据提问知该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D选项“前苏联” 的“前”字无法用题干中三种用法来解释。因为现在提“前苏联”,可并没有一个“后苏联对应;“前苏联时期”更不是指苏联以前的沙俄及更早的整个时期,而是指“苏联时期”。所以“前苏联”这种说法不准确,C项正确。A项正确,有“前后”对应;B项正确,清朝只有一个,称为“前清”,并没有“后清”与之对应,明朝、元朝也是如此。

故正确答案为D。

3.答案: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材料可知土地的所有者是国家,而土地国有化前提下的全面租赁制是把土地的使用权租给生产者,可见土地的经营方式将发生变化,D项正确。

A项表述错误,土地的所有权是国家的,只给生产者使用权;根据材料农民的身份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B错误;C项“有分有合”与材料中“全面租赁制”相冲突。故正确答案为D。

4.答案:

解析:

由提问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分析文段可知沙尘暴是“天气现象”,这种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是“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了“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

A选项“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只是一种描述性的说法,并没有对沙城暴是什么进行解释,因此排除A选项。C、D两项本身就是错误的,因此排除C、D。故正确答案为B。

5.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由材料首句可知,欣赏者能够达到艺术欣赏的审美境界,首先要有东西给欣赏者欣赏,即“特定的艺术形象”,然后是欣赏者有和“特定的艺术形象”有关系的“生活经验”,最后欣赏者还要“发挥想象”,能把自己和“艺术形象”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共鸣,才能获得艺术欣赏的审美感受。B项是艺术欣赏的条件,故正确答案为B。

A、C、D项均忽略了“生活经验“是艺术欣赏的重要条件。C项“无形的音乐”和“有形的绘画”缩小了艺术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