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各省
分站

公务员考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资料 > 正文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文字资料(23)

发布时间:2014-11-20 10:37:30 作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的题目。

>对某企业工时利用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是:

>实行44小时(每周)工时制和进行人员精简等改革前,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为85%,也就是说有15%的制度工时没有被利用。其中缺勤占去50%,停工占去40%,非生产性工时占去10%。

>实行40小时(每周)工时制并进行人员精简等改革后,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改善了5个百分点,缺勤时间和非生产性工时都有所下降,其中人均每周缺勤时间和非生产性工时分别为1.6小时和0.4小时。

1.1.实行40小时工时制后,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为( )。

A.80%

B.90%

C.20%

D.10%

1.2.实行44小时工时制时,该企业人均每周缺勤时间为( )。

A.3.3小时

B.4小时

C.4.4小时

D.6.6小时

1.3.实行40小时工时制时,在没有被利用的工时中,停工占去百分之几?( )

A.10

B.45

C.50

D.55

1.4.

实行40小时工时制与实行44小时工时制相比,在没有被利用的工时中,人均每周缺勤时间是

( )。

A.改善10%

B.下降10%

C.下降15%

D.下降50%

1.5.若实行35小时的工时制,而人均每周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性工时分别是1.6、1.5、0.4小时,则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为( )。

A.80%

B.85%

C.90%

D.95%

我国“八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0%,其中沿海12省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6.5%,内陆省(区、市)平均为9,2%。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达57650亿元,提早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全国“七五”期间第一、二、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比重分别为26.3%、43.3%、30.4%。

“八五”期间第一、二、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量,与“七五”期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4.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改善了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2.2个百分点。

2.1.

1980年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超过( )。

A.10000亿元

B.15000亿元

C.20000亿元

D.25000亿元

2.2.

沿海12个省(区、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是内陆省(区、市)的几倍?( )

A.2

B.1.8

C.1.5

D.1.2

2.3.

沿海12省(区、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比全国年均增长速度高多少百分点?( )

A.3

B.3.5

C.4

D.4.5

2.4.

“八五”期间全国第一、二、三产业总值占全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下降的为( )。

A.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一产业

D.没有下降的

2.5.

“八五”期间,第三产业占全国国民经济生产总产值的比重为( )。

A.30.8%

B.31.5%

C.32.0%

D.32.6%

F省200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0.1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值1038.3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生产值4508.02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生产值3613.74亿元,增长1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662元,比上年增长14.3%。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2%。其中,服务价格上涨1.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3%,比上年改善9.4个百分点。F省A、B、C三市房屋销售价格分别上涨6.8%、7.0 %和6.7%。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8万人,比预期目标多3万人。全年有9.8万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9%,与上年末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控制在预期目标4%以内。

财政总收入1284.27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00.03亿元,可比增长29.4%,财政支出901.22亿元,增长23.7%。全省国税税收收入(含进口税收)856亿元,增长22.6%;全省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644.29亿元,增长29.1%。

3.1.

F省全省人口大约为( )。

A.3569万人

B.3569535人

C.3696万人

D.3696534人

3.2.

按照2007年的增长率,第一产业在2009年可实现生产值是( )。

A.1038.38亿元

B.1079.92亿元

C.998.44亿元

D.1123.11亿元

3.3.

在消费价格中,上涨最快的是( )。

A.服务价格

B.商品零售价格

C.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

D.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3.4.

2006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

A.39.5%

B.49.2%

C.39.8%

D.47.7%

3.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城镇预期增加就业人员65万人

B.全省财政支出占总收入的70.1%

C.2006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9%

D.2006年地税系统各项收入598.26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我国2013年7月份的汽车产销数据显示,7月,汽车产销较上月有所下降,同比继续保持增长。7月,汽车生产158.33万辆,环比下降5.43%,同比增长10.18%;销售151.63万辆,环比下降13.56%,同比增长9.93%。其中:乘用车生产129.88万辆,环比下降4.68%,同比增长9.62%;销售123.76万辆,环比下降11.82%,同比增长10.48%。商用车生产28.45万辆,环比下降8.68%,同比增长12.78%;销售27.87万辆,环比下降20.52%,同比增长7.54%。

乘用车细分为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多功能乘用车(MPV)、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交叉型乘用车。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87.90万辆和84.04万辆,环比下降4.73%和11.27%,同比增长3.85%和6.95%;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7.53万辆和7.18万辆,环比下降10.40%和l4.98%,同比增长98.63%和93.51%;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销24.16万辆和23.50万辆,产量环比增长3.91%,销量下降2.27%,同比增长45.53%和44.97%;交叉型乘用车产销10.30万辆和9.04万辆,环比下降16.63%和31.18%,同比下降23.46%和33.14%。

4.1.

与上年同期相比,20137月汽车产量约增长了( )

A.8.6万辆

B.9.1万辆

C.14.6万辆

D.16.1万辆

4.2.

20136月,商用车销售量约为( )

A.35.1万辆

B.33.6万辆

C.29.6万辆

D.25.9万辆

4.3.

20127月,多功能乘用车销量比交叉型乘用车销量约( )

A.多8.2万辆

B.少8.2万辆

C.多9.8万辆

D.少9.8万辆

4.4.

20137月份四种乘用车车型产销量之比最大的是( )

A.基本型乘用车

B.多功能乘用车

C.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

D.交叉型乘用车

4.5.

关于20137月乘用车的销量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轿车销量比上年同期增加了不超过5万辆

B.四种乘用车的销量与6月相比均呈下降趋势

C.2013年7月份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同比、环比都下降了

D.同比增长率最高的是多功能乘用车

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完成各题。

自二十世纪末期,山西同全国一样,粮食供需形势发生逆转,粮价持续走低,粮食生产效益滑坡,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2004年初,中央下发一号文件,实施了“一减三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连续三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保护和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被提到空前高度。山西省委、省政府一方面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另一方面在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同时,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2004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达到2925.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91.74千公顷,增长3.24%,加之风调雨顺的气候条件,全省粮食生产再次突破百亿公斤,达到106.2亿公斤。之后三年粮田面积稳定回升,2007年全省粮田面积达3173.21千公顷。2005年尽管遭遇严重旱灾,全省粮食总产仍达到了97.8亿公斤的较高水平。2006年全省粮田面积达3521.45千公顷,全省粮食总产达107.33亿公斤,预计2007年粮食总产可达105亿公斤。十六大以来的五年间,全省粮食生产总量达512.22亿公斤,年均粮食生产总量达102.44亿公斤,这标志着山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迈上百亿公斤台阶。

5.1.

2003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比2004年少( )。

A.3.1%

B.3.2%

C.3.3%

D.3.4%

5.2.

2006年山西省粮食产量和2005年相比增加了( )。

A.2.3%

B.9.7%

C.23.5%

D.37.2%

5.3.

下列数值中最大的是( )。

A.2004年山西省粮食种植面积比2003年增加的百分比

B.2003年山西省粮食种植面积比2004年减少的百分比

C.2006年山西省粮食产量比2005年增加的百分比

D.2005年山西省粮食产量比2006年减少的百分比

5.4.

预计2007年山西省平均每千公顷的粮食产量和上年相比( )。

A.大约增加了0.0025亿公斤

B.大约减少了0.0025亿公斤

C.大约增加了0.0125亿公斤

D.大约减少了0.0125亿公斤

5.5.

根据题面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4年山西省全省粮食生产首次突破百亿公斤

B.从2004年到2007年山西省粮食产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C.十六大以来的五年间,山西省粮食产量并非每年都超过了百亿公斤

D.十六大以来的五年间,全省年均粮食生产总量未达百亿公斤

1.1.答案:

解析: 实行40小时(每周)工时制并进行人员精简等改革后,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改善了5个百分点,所以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为85%+5%=90%。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1.2.答案:

解析: 实行44小时(每周)工时制和进行人员精简等改革前,也就是说有15%的制度工时没有被利用,其中缺勤占去50%,所以人均每周缺勤时间为44×15%×50%=3.3小时。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1.3.答案:

解析: 实行40小时工时制时,人均每周缺勤时间和非生产性工时分别为1.6小时和0.4小时,则在没有被利用的工时中占(1.6+0.4)÷(40×10%)=50%,所以停工占1-50%=50%。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1.4.答案:

解析: 实行44小时工时制时,人均每周缺勤时间为3.3小时,实行40小时工时制时,人均每周缺勤时间为1.6小时,所以人均每周缺勤时间下降了(3.3-1.7)÷3.3≈50%。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1.5.答案:

解析: 人均每周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性工时分别是1.6、1.5、0.4小时,所以非利用率为(1.6+1.5+0.4)÷35=10%,则利用率为1-10%=90%。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2.1.答案:

解析:

1995年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57650亿元,比1980年翻两番,因此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57650÷2÷2<60000÷4=15000,只有A项符合,故答案为A。

2.2.答案:

解析:

沿海12省增长速度为16.5%,内陆省为9.2%,沿海是内陆的(16.5%÷9.2%)倍,16.5÷10<16.5%÷9.2%<16.5÷8.25,即1.65<16.5%÷9.2%<2,只有B项符合,故答案为B。

2.3.答案:

解析:

沿海12省增长速度为16.5%,全国年均增长速度为12%,因此沿海12省高出全国16.5%-12%=4.5%,即4.5个百分点,答案为D。

2.4.答案:

解析:

由材料可知,只有第一产业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了4.9个百分点,其他产业均有所上升,因此正确答案为C。

2.5.答案:

解析:

“七五”期间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4%,“八五”期间与“七五”期间相比上升了2.2个百分点,因此“八五”期间比重为30.4%+2.2%=32.6%,答案为D。

3.1.答案:

解析:

3.2.答案:

解析:

3.3.答案:

解析:

由原文第二段,可直接找到各项价格上涨数据。故正确答案为D。

3.4.答案:

解析:

由于选项数值非常接近,因此不能使用估算技巧。2006年第三产业产值为:3613.74÷(1+13.8%)=3175,2006年地区总产值为:1038.38÷(1+4%)+4508÷(1+18.6%)+3175≈7974.97,2006年第三产业占地区总产值的比例为3175÷7974.97≈39.8%。故正确答案为C。

3.5.答案:

解析:

A项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比预期多3万人,可知预期目标65万人,故A项正确;B项全省财政支出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为901.22/1284.99927约等于9/13,约为70%,正确;C项农业生产价格上涨10.3%,比上年改善9.4个百分点,所以2006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3%-9.4%=0.9%,正确。D项,2006年地税收入=644.29/(1+29.1%)=(5*644.29)/(5*129.1%)约等于5,故D不正确当选。

4.1.答案:

解析: 由“7月,汽车生产158.33万辆,环比下降5.43%,同比增长10.18%”可知,2013年7月份汽车产量“去年同期增长了\(万辆),与C项最接近。

4.2.答案:

解析: 由商用车“销售27.87万辆,环比下降20.52%,同比增长7.54%”,可知,2013年6月份商用车销量为\,与A项最接近。

4.3.答案:

解析: 2012年7月,多功能乘用车销量为\万辆,交叉型乘用车销量为\万辆,观察两个分式可知多功能乘用车销量少于交叉型乘用车销量,排除A、C两项。交叉型乘用车销量约比多功能乘用车销量多\9.9(万辆),与D项最接近。

4.4.答案:

解析: \

4.5.答案:

解析:

2013年7月轿车销量比上年同期增加\

,A选项说法错误;B项,由资料中数据可知四种乘用车销售量环比均下降了一定百分比,所以四种乘用车的销量与6月相比均呈下降趋势;由资料第2段末尾可知,交叉型乘用车销量环比下降31.18%,同比下降33.14%,C项正确;D项,7月份多功能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率是93.51%,是四种车型中最高的。


5.1.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直接查找相关数据“2004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达到2925.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91.74千公顷,增长3.24%”,故可得91.74÷2925.4。根据乘除相抵法,原式≈93÷3000=3.1%。故正确答案为A。

5.2.答案:

解析:

根据资料“2005年……全省粮食总产仍达到了97.8亿公斤的较高水平。2006年……全省粮食总产达107.33亿公斤”。故同比增长率为(107.33-97.8)÷97.8=9.53÷97.8≈10%。故正确答案为B。

5.3.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2004年山西省粮食种植面积比2003年增加的百分比为3.24%;由106题可知2003年山西省粮食种植面积比2004年减少的百分比数值为3.1%,故A>B;

根据107题可知2006年山西省粮食产量比2005年增加的百分比为9.7%,根据上面的关系式可知C>D;

又C>A。

故正确答案为C。

5.4.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可得增长量为105÷3173-107.33÷3521.45,根据估算法,原式≈1÷30-108÷3600=0.003,A最接近,故正确答案为A。

5.5.答案:

解析:

通过资料可知,2004年为再次突破百亿公斤,所以不是首次,A说法错误。

通过材料可知,2004年总产量为106.2亿公斤,2005年粮食总产为97.8亿公斤,所以不是一直上升,B说法错误。

通过材料可知,2005年遭遇旱灾,总产量为97.8亿公斤,没超过百亿公斤,C说法正确。

通过材料可知,十六大五年年均粮食生产总量为102.44亿公斤,超过了百亿公斤,D说法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