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各省
分站

公务员考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辅导 > 判断 > 正文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练习(30)

发布时间:2013-08-17 10:27:00 作者:

  对于即将到来的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光阴一去不复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众多没有公务员考试经验且对公务员考试了解不多的考生来说,考前积极备考,认真复习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在剩下的时间里,考生需要做的就是争分夺秒、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备考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从备考的角度来说,凡是考试,必定会有方法。公务员考试也不例外,是需要考生的精心准备和耐心备考的。在距离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有近四个月的时间中,考生完全针对国考作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要充分了解国家公务员招录政策、考情考务、历年题型等较为基础的考前知识。在备考前要对自己的基础有较为准确的了解。只有了剖析自己的现状,才能有针对性的作出合理的复习计划。例如:做一到两套试卷试卷并估分、寻求专业的辅导机构进行测评等。最后在距离考试还有四个月的时间内,要分阶段、分任务的完成个人复习计划。在所谓的“题海战术”之前,最好能够寻找专业的辅导提纲挈领,考生可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http://www.gjgwy.org/2053/2259.html),本套教材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本教材特别注重对往年试卷的分析与解读。每一篇章都例举最经典的试卷作为学习方法的延伸。
  【例题1】出于安全考虑,使用年限超过10年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在必须更换钢索的电梯中有一些是S品牌的,所有的S品牌电梯都不存在安全隐患,由此可以推出( )。
  A.有些S品牌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
  B.有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
  C.有些S品牌的电梯不需要更换钢索
  D.所有必须更换钢的电梯使用限都超过了10年
  【例题2】一起盗窃案发生,经调查共有二人合伙作案。警察逮逋了甲、乙、丙、丁四名嫌疑人,罪犯必是其中二人。经询问,甲说:“丁是罪犯。”乙说:“甲是罪犯。”丙说:“我不是罪犯。”丁说:“我也不是罪犯。”
  经调查,四人中二人说了假话,二人说了真话。则下列哪项可能为真?( )
  A.甲、丁二人合伙作案
  B.丙、丁二人合伙作案
  C.甲、丙二人合伙作案
  D.甲、乙二人合伙作案
  【例题3】A、B、C、D、E、F六人参加一场决赛,赛前三人猜测
  甲:冠军不是A,就是B 乙:冠军是C或D 丙:D、E、F绝不可能是冠军
  赛后发现他们三个人的猜测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那么谁是冠军 ( )。
  A.A是冠军 B.B是冠军C.C是冠军D.D是冠军
  【例题4】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能以偏概全;要联系地看问题,防止孤立的观点;要发展地看问题,不能静止地看问题。因此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看问题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
  B.不仅要看到事物本身,而且要看到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C.人性都是一成不变的,对犯罪分子绝不能给他改过的机会
  D.共产主义一定会取得胜利
  【例题5】教育上“谁受益、谁出钱”这一提法如果是正确的话,只能理解为国家是教育的最大受益者。这是因为一方面,教育的经济效益,虽然不能直接、立即体现在市场经济交换过程中,却存在于社会之中;另一方面,教育不仅有经济效益,而且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
  A.教育经费主要由国家承担是合理的
  B.教育经费应由个人、社会与国家共同承担
  C.教育是个人的事情,因此经费也应由本人负责
  D.应该实行由幼儿园到大学的免费教育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gjgwy.org/)参考答案与解析】
  1.A【解析】由题干可知:在必须更换钢索的电梯中有一些是S品牌的。则可推出,有些S品牌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2.C【解析】由题干可知:甲、丁相互矛盾,则甲、丁必有一真一假,故乙、丙也是一真一假。若乙真丙假,则可推出甲、丙合伙作案,对应选项C;若乙假丙真,则可推出乙、丁合伙作案,无对应选项。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3.【解析】D。此题可以用排除法。假设A是冠军,则甲、丙猜测均正确,所以排除A;假设B是冠军,则甲、丙猜测均正确,所以排除B;假设C是冠军,则甲的猜测错误,乙、丙的猜测正确,所以排除C;假设D为冠军,则甲、丙的猜测均错误,乙的猜测
  4.【解析】C。此题有三个陈述,分别要求用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体现了全面的观点,B体现了联系的观点,D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只有C是以一种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故不正确。注意,本题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5.【解析】A。由陈述可知,教育上最大的受益者是国家,根据“谁受益、谁出钱”的说法,当然应该主要由国家来承担教育经费,故选择A。题中未提到个人,因此可排除B、C项;由这段陈述中不能得出从幼儿园到大学免费教育的结论,可排除D。